自我殖民的雙語政策

(教育部提供/林志成臺北傳真)

蔡政府推動2030雙語國家政策,要求各大學全力推動雙語教學,甚至連中文系都有學校開出全英語授課的徵才條件。由於以往的中文系師資大多延攬本土博士,現在教育部竟推出這樣的新政策,許多中文系的研究生都叫苦連天,有些人想要一面讀博士,一面進修外語,有些人乾脆改變自己的生涯規畫,不想在學術界求發展了。

任何人都不難看出,這是「自我殖民」的蔡政府推動整體「文化買辦」政策的一部分,是幾個完全不懂教育的「專家」想出來的怪點子,除了「政治正確」之外,毫無道理可言。

有點社會心理學常識的人都知道:任何一種嚴謹的學術知識,如果沒有翻譯成本國文字,它就不可能進入本國的學術社羣,本國學者也很難拿它來作爲學術論辯之用。教育部要推動雙語教學政策,對理工科的教師其實不是大問題,因爲外國教科書都會提供套裝軟體,本國教師只要會英文,依靠外國出版商提供的PPT「照本宣科」也不會離譜太遠。

但對社會科學領域而言,問題就來了。因爲外國教科書絕不可能爲華人社會開發一套教材。本土社會科學的教師如果也效法理工科教師「依樣畫葫蘆」,這難道不是在發揚「自我殖民」式的「買辦文化」嗎?

請問,教育部長能不能先在電視上先示範「雙語教學」,用英文分析當前臺灣面對的教育問題?蔡英文博士能不能不用「讀稿機」,公開跟社會大衆解釋一下她博士論文的內容?

至於要求中文系教授「全英語授課」,除了說明蔡政府想要推動全面「去中國化」之外,毫無道理可言。許多中文在英文里根本找不到對應的詞彙,要求中文系教師「全英語教學」,不是存心找麻煩嗎?

由於中國大陸崛起已成爲不可阻擋之勢,西方學術界又興起了「中國熱」,他們跑到臺灣來念研究所,第一件事就是學中文。蔡政府想要推動「去中國化」,起碼也得做個調查:西方的漢學家有哪個人有本事用英語教《易經》?如果連國外的漢學大師都做不到,卻要求本土博士做,這是認爲自己人比較好欺負嗎?

老子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蔡英文對於自己「親美反中」的政策固然是「喜不自勝」,這樣的政策能不能「勝人」,是否「有力」,大家都心裡有數。如今蔡政府又得意忘形,想把這樣的政策推廣到中文學界,這個行動很明顯的是既無「知人之智」,又欠「自知之明」。面對如此荒謬的政策,中文學界能夠再保持緘默嗎?

(作者爲國立臺灣大學心理系名譽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