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深電影人姚經玉不藏私 曝三大影展秘辛

蔡明亮今年以《日子》奪下柏林泰迪熊評審獎的榮耀,日前更入圍臺北電影獎。(海鵬影業提供)

參與國際影展20年經驗的海鵬電影總監姚經玉,日前(5/23)應「中山73影視藝文空間」之邀,出席專題講座《好電影,他們說了算!》,大曝國際影展秘辛!姚經玉在介紹「歐洲三大影展」的重要性時,巧妙以巴黎「加尼葉歌劇院」作比喻,以其籌備的節目引領世界潮流現象,來說明每年的「年度最佳電影」如何出自歐洲三大影展-柏林、坎城以及威尼斯影展,進而對全球影展及產業產生影響

他特別舉例去年榮獲坎城影展金棕櫚獎的《寄生上流》,之後在奧斯卡大獲全現象,並回顧奉俊昊當年的《玉子》及艾方索克朗(Alfonso Cuaron)的金獅獎電影《羅馬》在國際影展上造成的衝擊,以及分析「坎城影展不愛Netflix」真正原因。有趣的是,當席間提到「坎城是否欠阿莫多瓦(Pedro Almodóvar)一座金棕櫚獎」時,姚經玉語出驚人地說,「開獎前即預測他不會得」。

受到新冠疫情影響,今年全球影展時序大亂,其中最動輒觀瞻的就屬坎城影展。姚經玉表示,鑑於今年席捲奧斯卡的《寄生上流》,正是去年坎城金棕櫚獎得主,加上入圍奧斯卡的《痛苦與榮耀》、《從前,有個好萊塢》、《悲慘世界》、《火箭人》、《燈塔》,以及紀錄片《親愛的莎瑪》、動畫片《隻手冒險》等片也都發跡坎城,「坎城今年會端出什麼菜色?」成爲全世界矚目的焦點。

姚經玉大曝影展秘辛。(海鵬影業提供)

尤其目前疫情進展不明朗,就連「奧斯卡前哨戰」威尼斯、多倫多影展都不確定能否如期舉辦,加上美國電影產業復甦無期,奧斯卡似乎也信心動搖,日前更傳出「可能延後舉行」的消息,讓人對這些一級影展的影響力更有體悟,畢竟每年會看見哪些「好電影」,確實還是「他們說了算」。

華語片上次在奧斯卡發光,是臺灣導演李安2001年以《臥虎藏龍》奪下最佳外語片。華語電影近年在三大影展獲獎紀錄則有:侯孝賢導演2015年以《刺客聶隱娘》奪下坎城影展最佳導演獎,隔年攝影大師李屏賓以《長江圖》勇奪柏林影展銀熊獎(特別藝術貢獻獎)。2019年大陸演員王景春詠梅以《地久天長》在柏林稱帝封后,同年香港導演楊凡再以《繼園臺7號》奪下最佳劇本獎。

姚經玉也提及去年柏林影展發生張藝謀新片《一秒鐘》因「技術問題」退賽憾事,以及臺灣導演蔡明亮今年以《日子》奪下柏林泰迪熊評審獎的榮耀,更對華語電影未來在三大影展攻城略地,也提出了他的見解。他同時將臺灣電影在國際的競爭優勢與劣勢做了分析,針對臺灣新導演百家爭鳴、產業一條龍政策,甚至「華語片奧斯卡」金馬獎的光環效應等都有精闢剖析,但他也對臺灣創作人才大量流失,以及缺乏號召力的國際發行商表示擔憂。

姚經玉並舉《大紅燈籠高高掛》、《霸王別姬》與《臥虎藏龍》爲範本,寄望兩岸能以「華語電影進軍全球」爲信念,在不久的未來重啓合作。該場講座觀衆反應十分熱烈,原本一小時活動進行至90分鐘才告結束,觀衆提問踊躍欲罷不能。「中山73」專題講座6月13日將邀金馬執委會執行長聞天祥開講「從《外慾》開始-義大利導演佛森歐茲派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