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坑中國人?國外65元的藥,國內生產爲何要賣2300元?

2023年12月,上海市場監督管理局的官方微信號上,通報了一則駭人聽聞的行政案件。

某國企控股的上市醫藥公司爲牟取暴利,聯合湖北三家藥企壟斷市場,將國際價格只有65塊錢的進口藥按2300元的天價賣給國人。

都說“中國人不騙中國人”,這些藥企爲何如此猖狂,竟敢將同胞視爲吸錢機器?被他們瘋狂加價的進口藥,又是什麼來頭?

本文內信源來自官方媒體(知乎《藥品價格壟斷:65元的藥賣到2300元,幕後公司鉅額獲利》),但爲提升文章可讀性,細節可能存在潤色,請理智閱讀,僅供參考!

爲獲高利 暗中勾結

這款進口藥名爲“注射用硫酸多黏菌素B”,最早出現於上世紀五十年代,是一款傳統臨牀藥物。由於硫酸多黏菌素自身具有較強的腎毒性和神經毒性,國家在後期逐漸減少了它的臨牀用量,以防範醫療事故的發生。

但近幾年,醫學界又開發出了硫酸多黏菌素的“新用途”,可以將其消除一些特定病毒。因而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停用後,硫酸多黏菌素重新被投入使用,但此時國內已經沒有可以生產它的原材料和廠家。基於這層原因,本是國產藥的硫酸多黏菌素從此變成了進口藥。

注射用硫酸多黏菌素

硫酸多黏菌素的應用範圍廣、覆蓋菌株多,相較於替加環素、頭孢他啶­阿維巴坦等非多黏菌素類藥物,硫酸多黏菌素能更好的治療因碳青黴烯類耐藥革蘭陰性菌所引起的感染。因此雖然國內的抗菌藥物品種繁多,但硫酸多黏菌素仍最受熱捧,這也給了一些人以可乘之機。

伴隨着硫酸多黏菌素的市場需求逐漸增多,一些公司盯上了它作爲進口藥的身份,準備通過壟斷進口渠道來獲取高額利潤。上海上藥第一生化藥業有限公司、武漢匯海醫藥有限公司、武漢科德醫藥有限公司和湖北同濟堂藥房有限公司,這四家公司便暗中組成了一個牟利團伙。

三家來自湖北的醫藥公司,主管人都是一個老闆,他操縱着匯海、科德和同濟堂和上藥達成了合作。這幾家公司分工明確,湖北公司的老闆負責從國外獲得硫酸多黏菌素的原材料代理權,然後讓三家公司分別承擔購買原材料、銷售等工序,上藥生化則負責的是生產環節。

硫酸多黏菌素的原材料產地是芬蘭,湖北老闆利用其名下的三家公司打通國內各環節,最終順利拿到了98%的國內進口份額。剩下的2%是因爲還要留給藥物的研究機構,但這麼一番操作下來,湖北老闆便牢牢抓住了硫酸多黏菌素的“命門”,可以隨心所欲地產藥賣藥了。

按常規來看,硫酸多黏菌素的原料進口價爲75元/克,製成藥品後成本價在15元左右。儘管是用於治療罕見病的特殊藥品,但由於較低的成本,它的售價並不算高。比如俄羅斯是111塊錢一隻、美國125塊錢一隻、孟加拉國23塊錢。但在我國,爲何會賣出2300塊錢呢?

狼狽爲奸 利慾薰心

這就又要回歸到那四家公司的身上了,爲了獲得更大的利潤,上海公司和湖北公司可謂費盡心思。湖北老闆利用其名下的二三十家外包公司,假扮中間商將價格不斷向上翻炒,很快就把硫酸多黏菌素的原材料價格從73元漲到了3.5萬元每克,漲幅高達數百倍。

而另一邊壟斷生產的上藥生化,同樣靠着這種反覆炒價賺了個盆滿鉢滿。在壟斷硫酸多黏菌素的生產鏈後,上藥生化又同主管湖北三家公司的老闆達成協議,將藥物成品的加工費從每支180元漲到了230元。這樣反反覆覆的不斷翻價,硫酸多黏菌素的價格一下漲至2300元。

上海生化和另外三家湖北公司的想法是,將自銷自產的硫酸多黏菌素包裝成新型特效藥,利用來回倒價、修改合同的方式實現百分百壟斷,這中間多出來的上漲費用全都需要病人來承擔。有些地方的硫酸多黏菌素甚至價格更高,比如上海,最多甚至能賣到2900元/支。

儘管明知價格高昂,但爲了治癒病痛,病人們只能是咬牙花錢去購買。據統計僅2022年,由上海生化和湖北三家公司製造的硫酸多黏菌素共賣出70多萬支,以不公平手段擢取了大量利潤。但“多行不義必自斃”,這四家公司在2023年,終歸還是露出了罪惡的馬腳。

2023年12月22日,上海市場監督管理局發佈公告,宣佈對上海生化和另外三家湖北公司施行行政處罰。四家公司的上年營業收入分別處3%和8%罰款,總罰款12.19億元,硫酸多黏菌素的價格也從2700下調到了270。這起醫藥界的行業醜聞,至此總算告一段落。

不管是國產藥還是進口藥,它們的存在是爲了幫助病患重獲健康,不應因此成爲某些利慾薰心之徒的賺錢工具。作爲國企控股的上市公司,上海生化勾結另外三家公司肆意擡價,致使國內患者承擔比國外高百倍的醫藥費。如此黑心之舉,屬實令我國醫藥行業蒙羞不已。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