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之眼】水洩不通的國語課本?

國小六年級國語課本收錄了侯文詠的夢幻全壘打,其中「水泄不通」的掌聲,讓很多老師也不知怎麼教。圖/取自南一出版社的課本網站

最近媒體報導,有家長反映,小學六年級國語課本出現「水泄不通的掌聲」,老師們很頭痛,都要討論怎麼教。記者在路邊問民衆,受訪者紛紛皺眉表示不對勁,應該用「綿延不絕的掌聲」比較合理。

教育部國語辭典的「水泄不通」正解有二,一是指防守嚴密,另一指擁擠不堪,所以這個成語的重點不在「水泄」,而在「不通」,換句話說,就是「堵住了」的意思。既然如此,怎麼會用這麼「不通」的形容詞來教小學生呢?

原來,課文是選讀知名作家侯文詠的短文《夢幻全壘打》。作者自述童年時喜歡跟大孩子們打棒球,祖母卻希望他好好唸書,不可貪玩。有一次他終於揮出夢寐以求的全壘打,卻在「水泄不通的掌聲」中,被祖母抓個正着。看來,除了這篇文章之外,古今中外大概找不到第二個作家如此形容掌聲了。

綜觀全文,文筆流暢,內容有趣,唯獨最後一段冒出「不通」的成語,似乎相當突兀。以侯文詠在文壇深耕多年且頗獲好評的程度,按理不該犯下低級錯誤。所以,他很有可能是故意爲之。短文的主人翁球技很差,長期在球場上吃癟,好不容易創造奇蹟,終於揚眉吐氣了,沒想到馬上就要被祖母責罰。滿場的喝采在他耳朵裡,反而顯得「水泄不通」,充滿矛盾、尷尬與無奈。有國文老師解釋這叫「轉化修辭」,並非毫無道理。遇到貌似荒唐的遣詞,應該好好看看前後文,才能得到客觀的評價。有時作家膽敢用牛頭不對馬嘴的詞彙,反而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這就是創意。詩聖杜甫自稱「語不驚人死不休」,有創意的作家,絕不屑套用乏味的陳腔濫調。

然而,這種驚人之語是否適合基礎的小學語文教育?頗值得商榷。國學大師錢穆主張,最理想的兒童語文教育,是大量背誦經典,累積名句,慢慢長大後,便能信手拈來活用,正所謂「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過去許多前輩的經驗,證明了語文死學活用的效果。

不過,將近30年以來的教改,視「填鴨式教育」如洪水猛獸,強調減少知識量,培養分析能力,導致小學國語教育出現一個怪象:小小年紀就得判斷句子是哪種修辭,連家長們也看得一頭霧水。以《夢幻全壘打》如此「離經叛道」的修辭爲例,在基礎不足的情況下,老師就算花了一整節課解釋,孩子們恐怕仍舊似懂非懂,浪費時間與精力,吃力不討好,還不如多背幾首好詩,多朗誦幾篇好文,更實在一些。

分析能力固然重要,那也必須有足夠的基礎知識才辦得到。一般而言,應該到中學以後慢慢培養,不該揠苗助長。小學生連正規的用法都不熟悉,要如何欣賞非正規的驚奇與創意?這種好高騖遠的教育,不禁令人想起《聖經》所言,是愚笨的人把房子蓋在鬆鬆沙土上。

什麼叫作水泄不通的掌聲?等腦袋通了再說吧!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