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之眼】日本失落30年的心病:不願出清風險
美國學者Alex Kerr在書中形容日本幾乎沒有一座山腰不是由水泥建築支撐,大型水壩蓄滿了根本就不用的水和電。圖爲日本立山羣峰間的黑部水庫。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在上一篇文章《可惜!日本得了過度肥胖症》一文中,我提到,日本患了過度肥胖症、血管老化、內有寄生蟲,外有傷口滲血,正是因爲這樣的身體,所以,日本的經濟,30多年了,一直起不來。
日本的過度肥胖症就是日本的債務,讓日本喘不過氣來。每年,日本政府用於債務還本付息,竟然超過政府總支出的五分之一,隨着負利率的結束,上升到四分之一也是可預期的。正因爲債務如此之高,以至於有人擔心日本的「債務可持續性(debt sustainability)」,也就是還不還得出來。事實上,正因爲日本債務如此之高,以至於嚴重排擠了其他支出,例如該修整的橋樑和公路。根據《日經新聞網》:「日本很多道路都已經過了『不惑之年』。到2040年,預計約75%的路橋和約53%的隧道的使用都會超過50年。」
日本身上是有寄生蟲的,這對於愛乾淨、重衛生的日本人來講,簡直不可思議。什麼是寄生蟲?殭屍企業就是日本身上的寄生蟲。根據日本最大信用調查機構帝國數據銀行(Teikoku Databank)的資料,2022財年的殭屍企業達到25.1萬家,佔企業總數的17.1%。換言之,日本的公司裡面,每6家就有1家,處於實質上的破產,這些公司至少連續三年無法依靠營業利潤支付貸款利息,而必須依靠國家的政策救助,才能續命。一旦日本央行升息,這些殭屍企業將面臨大量破產的命運。而這樣的結果,其實是好的,而不是壞的。
因爲對於日本經濟而言,殭屍企業不是資產,而是負債。表面上,殭屍企業似乎避免了企業的破產以及保住了就業率,但那是短期上的,長期而言,大量的殭屍企業阻礙了新陳代謝,扭曲了資金、人力的最有效配置,因而極大地降低了生產效率、拖累了經濟動力,還助長了國家的財政困境,扼殺了創新,是日本失落三十年的重要推手。
何謂「傷口滲血」?那就是無效或是低效的鉅額公共投資。安倍晉三於2012年12月26日就任日本首相後,爲擺脫長期的通貨緊縮,提出所謂「安倍三箭」的經濟政策,其中的第二支箭名爲「靈活的財政政策」,即擴大公共建設,整備社會基礎設施。成效如何呢?可參考美國學者Alex Kerr所寫的《犬與鬼︰現代日本的墜落》一書,書中這麼形容日本的基礎設施:
「今天,幾乎沒有一座山腰不是由礙眼的水泥建築所支撐;大型水壩蓄滿了根本就不用的水和電;壯觀的大橋連接着荒無人煙的島嶼。日本舉國上下修建了無數沒有乘客的鐵路、沒有集裝箱的碼頭、沒有汽車的高速公路、沒有租戶的租賃市場、沒有美術品的美術館……」,這些公共建設,能夠不保養、維護嗎?這條線索從側面揭示了日本是如何最終背上了世界最大的政府債務的。
正因爲日本政府延緩或者不願意出清風險,以至於人爲不斷地打亂了市場的自動調節機能,纔有了「失落的30年」。何謂「出清」?就是認賠。如果政府不認賠,無效、低效的公共設施和人力運用、長期存在的殭屍企業、天量的國債(包含之前遲遲不出清的鉅額不良債權)…,一直被「保護」着,那麼,風險只會累積,表現於外的,就是長期低迷的經濟成長率以及不斷下降的人口出生率。短期看,出清風險,有些人會很痛苦,經濟會下行,政府很沒面子,但長期看,經濟增長才可能是有效、可持續、結構性的。當斷不斷,反受其亂,說的正是日本政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