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傳真-臺灣食農創新 脫穎而出3大關鍵

全球連鎖速食巨擘麥當勞宣佈明年推出McPlant素食肉漢堡,凸顯飲食市場轉變趨勢,各地食農也正因社會高度發展消費者主控權升高,面臨空前挑戰。在農戶人口高齡化、糧食供應短缺及糧價上升等問題日益嚴重下,臺灣食農如何脫穎而出?或許能由好食好事基金會近三年培植的食農新創團隊經驗中,找到解答。

爲解決貧富差距、糧食短缺等問題,2015年聯合國在「永續發展目標」中,已將促進「永續農業」列爲第二項重要目標,作法包含確保可永續發展的糧食生產系統,提高農村產能,強化農業適應氣候變遷、極端氣候的能力等。

回望臺灣處境,2020年的糧食自給率不及40%,地狹人稠、基礎勞動力不足,如何以超越GDP的眼光看待食農產業運用臺灣科技與創新的硬實力爲農業創造經濟與永續兼具的價值,將成重要課題

綜合近三年的經驗,我們觀察到食農產業未來發展的三大關鍵

一、用科技打國際戰:不少在地新創團隊,將大數據、AIoT等高科技應用於農作,藉以打造品質產量穩定的高產值作物。另也有水產養殖新創團隊從永續與科技兩方向着手,一方面與光電業者合作「漁電共生養殖」,實現儲能活化、永續發展的運作模式;另方面透過科技賦能,將IoT導入魚苗選育與養殖,打造一條龍的永續漁業產業鏈

二、智慧農業讓生產更「綠」:也有精準農業服務的新創團隊,運用4G農業無人機進行農業液肥噴灑服務,一方面解決農村人力短缺的問題,另方面透過精準且遠端遙控的「農作物健檢」間接減少農藥使用量,提高農產品的生產品質,達到友善環境的目標。

三、創新飲食尋找利基:爲迴應新世代的多元飲食需求,在最新一屆好食好事加速器種子計劃中,不少食農團隊以在地作物研發抗糖減脂、針對慢性疾病族羣生產的低鉀蔬菜植物肉等土地友善與創新並進的「新食品」,帶動地方創生的同時,也以與環境共好的新品牌價值吸引更多青年迴流,爲臺灣食農產業增添新生力軍

COVID-19 疫情爆發後,食農產業紛紛發展出零接觸、防疫保鮮等新應用。矽谷知名食農領域創投AgFunder的調查發現,全球食農產業投資額於2020年上半年已超過88億美元,與2019年水準相似。疫情過後,臺灣食農該何去何從?綜觀近年的創新案例,我們認爲新一代食農產業要脫穎而出的關鍵詞,或許是永續、創新及科技,從土地開始,爲臺灣食農找到產業革新的新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