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國家醫保局談醫保碼統一:從“單選”向“多選”,從“單點”向“全程”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賀佳雯 北京報道截至目前,全國醫保碼用戶已超11.2億人,已接入定點醫藥機構超80萬家,累計結算超60億筆。

近日,國家醫保局規劃財務和法規司副司長謝章澍在2024全國智慧醫保大賽新聞發佈會上表示,聚焦羣衆就醫和醫保需求,國家醫保服務平臺(包含網廳和App)已開通醫保碼、跨省異地就醫備案、醫保信息查詢、醫保移動支付、地方特色服務專區等服務模塊,可爲參保羣衆提供信息查詢、業務辦理、待遇申請等線上綜合服務。平臺實名用戶達4.5億,上線32個地方專區,涵蓋100餘項服務功能。

醫保碼的本質是對醫保身份進行識別的一種電子介質。2018年之前,不同參保類型、不同參保地區之間使用的身份識別介質各有不同,整體上缺少統一的醫保服務身份識別介質。

2018年國家醫保局組建後,在高起點高標準謀劃新時代醫保信息化建設之初,就規劃了要研發全國統一、規範的醫保服務身份覈驗介質,並於2019年11月推出了全國統一的醫保電子身份標識——醫保電子憑證,即醫保碼。

“從去年開始,我們在全國範圍內持續開展了針對醫保碼使用問題的‘走流程、找堵點’活動,發動各級醫保部門、定點醫藥機構,加快推動醫保碼從僅在結算環節可用到可在預約掛號、簽到就診、診療檢查、報告查詢、藥房取藥等全流程使用,減少排隊等待時間,提升看病買藥體驗。”謝章澍說。

謝章澍還表示,國家醫保局正在打造醫保便民“三電子兩支付”服務體系,包括醫保碼(醫保電子憑證)、醫保電子票據、醫保電子處方、醫保移動支付、醫保可信支付等,聯通就醫購藥全流程,形成服務優化全閉環,推動服務體驗全新升級。

此外,國家醫保局還將探索推進離線結算、數字人民幣等與醫保服務相結合,推動醫療與醫保服務之間有效銜接。在不久的未來,打造更立體、更多元的醫保便民服務生態,以優質服務提升羣衆醫保獲得感。

全國醫保碼統一是如何進行頂層設計的?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就此專訪國家醫保局方面,解讀全國醫保碼統一對於助力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的作用。

《21世紀》:醫保碼的全國通用爲公衆看病就醫帶來了巨大便利。醫保碼的統一是如何考量的?

國家醫保局:醫保碼的發展可以看成醫保信息化發展的一個縮影。從無到有,從有到優,短短四年的時間,實現了羣衆看病買藥的“三個轉變”。

一是服務內容從“單選”向“多選”轉變。有了醫保碼後,羣衆通過手機展示二維碼或刷臉就能看病買藥,解決了實體卡丟失、忘帶等情況下沒法用醫保直接結算的煩惱。

二是服務場景從“單點”向“全程”轉變。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大興調查研究之風和政務服務效能提升“雙十百千”工程的部署要求,2023年,醫保部門將“醫保碼就醫購藥全流程應用”作爲全年重點工作之一,發動各級醫保部門、定點醫藥機構,加快推動醫保碼從僅在結算環節可用到可在預約掛號、簽到就診、診療檢查、報告查詢、藥房取藥等全流程使用,減少排隊等待時間,提升看病買藥體驗。

三是服務範圍從“本地”向“全國”轉變。醫保碼憑藉全國跨區域通用的優勢,助力羣衆線上自助辦理異地就醫備案,線下脫卡直接結算,做到“信息多跑路、羣衆少跑腿”。

《21世紀》:全國醫保碼統一後,下一步還會有哪些方面的改進?

國家醫保局:隨着醫保碼推廣應用不斷深化,羣衆看病就醫獲得感持續增強,全時在線、渠道多元、全國通辦的醫保便民服務體系初步形成,“醫保碼、一碼通”的理念逐漸深入人心。下一步,醫保部門將依託已全面建成的全國統一醫保信息平臺,不斷優化拓展醫保碼功能,持續深入開展針對醫保碼使用問題的“走流程、找堵點”活動,加快實現醫保碼線上線下全業務應用,推進醫保服務線上線下融合發展、互爲補充,不斷提高“醫保碼、一碼通”的含金量,掃除醫保碼“全場景通、全流程通、全國通”的工作死角,更好履行“中國醫保,一生守護”的承諾使命。

《21世紀》:不少公衆擔心個人隱私泄露的問題,這方面醫保碼有哪些保護措施?

國家醫保局:在全國統一的醫保信息平臺建設過程中,國家醫保局按照全國統一的參保人員基礎信息庫標準,建設了醫保身份識別認證系統,形成集醫保身份電子認證、生物特徵識別等功能於一體的全國統一規範的多層次醫保身份識別認證體系。

目前,醫保碼通過證件類型、證件號碼、姓名等三項實名信息和人臉生物特徵對參保人進行實名實人校驗,採用國產加密算法、數據加密傳輸、二維碼動態展示、防止截屏和分享等安全技術,確保參保人個人隱私和醫保基金使用安全。各級醫保部門也多次發文落實醫保碼安全管理要求,與各合作渠道協同配合,切實保障醫保碼服務安全、參保人員數據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