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治邦/「種電」減核就能安心住?都更纔是當務之急

▲老舊建築不僅有火災疑慮,也常面臨地震的威脅,然都市更新卻常因各式問題而難有所進展。(圖/記者李毓康攝)

都市更新與屋頂種電,是行政院近來力推的兩大住宅政策。前者延續前朝政策,而後者則是爲了能在2025年達成「非核家園」的理想。

都市更新成功後,能有效提升後代子孫的居住安全;反觀以屋頂種電取代核電,對後代子孫的居住品質影響甚微。都市更新牽涉到對人民產權界定的問題,因而行政院難遂行己願;至於屋頂種電則未牽涉此問題,因而行政院似乎擬以此取代都市更新。

然而,陳舊老屋遍佈城市,不但有礙觀瞻,也面臨地震風險。目前全國有44.2%住宅屋齡高達30年以上。隨着屋齡增加,老屋品質愈形惡化,維護成本亦隨之增加。更重要的是,老屋建造於人均所得不高的年代,其耐震度遠遜於今日。臺灣自1999年發生921地震迄今已18年,這些老屋恐難再次承受另一個921的摧殘。因此,推動都市更新確實可解燃眉之急。

不過近日許多有關都市更新的訴訟,法院皆優先考量少數不同意戶的權益,這顯示雖都市更新合乎公衆利益,但司法部門對多數決的門檻採超高標準,導致行政院在修改相關法令時,更加投鼠忌器。例如,行政院本月23日所通過的《都市更新條例修正草案規定,都更委員會審理都市更新計劃的過程當中,如果有爭議,只要有一個人反對,就得強制辦理聽證會。這個「無異議」標準,恰使都市更新計劃走入死衚衕。

或許,這也正是爲何行政院轉而急就章的推動「綠能屋頂、全民參與」計劃了。撇開各種發電方式難以比較的外部成本問題(如電廠安全、溫室氣體排放或老舊太陽能面板的回收),此計劃仍有3個問題需要考慮。

▲爲落實2025非核家園政策,行政院力推「屋頂種電」方案,除公共建築外,亦鼓勵民衆在自家屋頂安裝太陽能板。(圖/記者李毓康攝)

首先,屋頂種電是一個爲了在極短期間內達「非核家園」目標,而犧牲經濟效率的政策。因爲集中式發電能有「發電容量愈大,每度發電成本就會下降」的規模經濟,相對於「屋頂種電」的離散式發電方式,火力核能的發電成本較低,且供電穩定度也較高。有鑑於此,近來國際社會對核能發電的態度已有大幅轉變。例如,大陸、日本及韓國,近來皆增加核能電廠的興建。反觀我國則和此潮流背道而馳,並企圖與德國及瑞士並駕齊驅,成爲「非核家園」的先驅。如此一來,徒減自己的競爭力。

其次,行政院對屋頂種電擬採「政府零補助、住戶出資」的財務處理方式,這意味着未來屋頂太陽能板的產權可能歸屬於興建廠商,這也將使老屋重建協商更趨複雜。

最後,所謂「政府零補助」實際上會因爲購電措施而導致臺電的財務狀況更加惡化。「綠能屋頂、全民參與」計劃,擬要求臺電以每度6.4元購入屋頂「種」出來的電。然而,目前臺電以每度1.63元,提供給每月使用電力120度以下的住宅用戶。這種以成本的1/4訂價,不外乎就是變相補貼參與此計劃的廠商及住戶。197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米爾頓.費利曼(Milton Friedman)在《選擇的自由》一書中,曾對政府此種行爲做了最佳註解:「官僚將他人的錢用於他人,唯有人性仁慈戰勝私利,才能確使他們以最有利於受益者的方式運用經費。否則,浪費與缺乏效率乃必然的現象。」

總之,都市更新是摧毀品質堪慮的老舊住宅,給予民衆未來高居住品質的願景;但屋頂種電卻僅是配合「非核家園」的理念,對居住品質的提升助益不大,也可能阻礙未來的經濟成長。對於兩者之間的取捨,端在政府的一念之間。

好文推薦

周治邦/政府的善意是否導致惡果?周治邦/軍公教調薪 勞工同升天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頁按個贊!

●周治邦,美國芝加哥大學經濟學博士臺大國家發展研究所教授。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88論壇歡迎多元的聲音與觀點,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