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油興建85公里海底輸氣管 漁民憂三接未完又蓋管擾生計

臺灣中油公司規畫興建通霄至大潭第二條海底輸氣管線,桃園永安漁港漁民擔憂,三接外推工程未結束又要蓋管線,不僅影響漁獲生計,也有安全疑慮。(蔡明亙攝)

臺灣中油公司22日在桃園新屋舉行「通霄至大潭第二條海底輸氣管線」環境影響評估前公開說明會。(蔡明亙攝)

臺灣中油公司天然氣事業部副執行長陳世宗(右三)表示,通霄至大潭第二條海底輸氣管線工程將強化天然氣調度韌性,會將地方意見帶回研議。(蔡明亙攝)

因應天然氣用量增加,爲構築穩定輸氣網路,透過海陸管線串連各接收站,建立互相備援功能。臺灣中油公司將興建「通霄至大潭第二條海底輸氣管線」,海陸管線全長逾85公里,今年將環評審查,目標2030年營運。但桃園永安漁港漁民擔憂,三接外推工程未結束又要蓋管線,不僅影響漁獲生計,也有安全疑慮,環團也說恐影響生態,盼政府審慎評估其必要性。中油表示,此工程將強化天然氣調度韌性,會將地方意見帶回研議。

中油今在新屋舉行「通霄至大潭第二條海底輸氣管線」環境影響評估前公開說明會,中油說明,爲配合政府改善空污與能源轉型政策,提升天然氣發電佔比,爲滿足用電需求,除推動「LNG接收站新擴建計劃」,提高各接收站間供應能力,並考量既有海管停氣維護期間,或緊急調度需求,規畫興建輸氣管線。

新管線將沿既有海管東側平行佈設,雙方距離約500公尺至1公里不等,將建78公里長的36吋海底輸氣管線,另考量避開藻礁範圍,設置7.8公里長的陸域輸氣管,全長85.8公里,自苗栗通霄轉輸中心向北延伸至桃園大潭配氣站,並在海陸管線銜接處的新屋上岸端,新設一處開關配氣站。

中油表示,整體計劃期程約5年,自明年1月起至2029年12月止,預計今年完成環評審查,進入綜合規畫設計階段,並招標及發包工程,並於2027年舉行施工前說明會,工期約2至3年,目標2030年1月開始營運。

中油指出,已針對在海陸開發可能的影響,包括空氣品質、海域水質、生態環境、海域作業安全、噪音振動、交通運輸、營建剩餘土石方等問題提出對策。補償回饋部分,已邀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教授歐慶賢執行漁業資料訪查、收集與分析,研擬相關補償基準,漁業補償項目與初步概算金額,後續依協商前5年的漁業數據,於施工前1年重新計算金額,再與漁會協商,將於施工前精算日期,並在施工前協商中達成共識,另工程警戒船業務,也將優先採用漁會推薦船隻。

今說明會中,永安里長郭先彰、笨港里長黃建興、深圳里長李子維分別提出,雖支持國家重大建設,但居民擔心埋設陸域管線有潛在危險,裝下去就是「代代相傳」,怕高雄氣爆事件再現,且目前規畫僅海域漁業有補償,未見陸域敦親睦鄰措施。現場也有居民無奈大嘆「危險的設施一直蓋來桃園沿海」。

「想想我們的生計!」永安漁港漁民也說,三接外推已影響漁獲量,要談好補償再開工,否則抗爭到底;也有船長提出,三接外推工安做得很差,漁民在海上工區附近作業有安全、卡網疑慮,建議中油在海上工安方面真的要加強;永安討海人協會總幹事李鴻炎則直言,這條管線的必要性應再評估;中壢區漁會也表態不希望興建。

珍愛藻礁公投領銜人潘忠政提到,新屋、新豐海岸都有零星藻礁,代表生態佳,可保障漁業資源永續發展,建議海管上岸處,要做藻礁分佈調查,選擇影響最小處上岸;另有環團人士說,工程敏感區域包含白海豚重要棲地,白海豚保護、防風林保育、生態補償措施等資訊和數據,都不夠詳盡,應審慎調查。

對此,中油天然氣事業部副執行長陳世宗說明,大家關心陸域管線安全性,爲供應民生和工業發電需求,全臺各地都有佈設經驗,都有安全管控標準作業程序,會定期巡管、檢測腐蝕等,全力做好安全管理,路線也會避開人口稠密處。回饋部分若需進一步討論,會再上門拜訪說明,以往做陸管,都有相關措施,安全上也會做更縝密考量,確保未來安全性。

陳世宗表示,針對地方提出環境調查、藻礁與鯨豚生態、海上工安等疑慮,都會帶回研議,並在施工前辦理說明會,目前尚未進入環評階段,不管環境保護、陸域睦鄰、海上補償等,後續都會研究。

對於地方質疑此管線施作必要性,爲何不與三接一同執行,陳世宗迴應,政府考量整體天然氣存量、未來市場需求、管線調度韌性,做整體性規畫,此管線爲其中一環,三接除了接收站要供應電廠外,主要還有儲槽,政府有訂天然氣安全存量,不同用電情形有不同安全存量,管線則是要輸送調度,就如同電力調度,北部用電量也較大,需建造穩定的調度供給網路,其實整體計劃一直都有在規畫,但會分階段依期程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