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現蜑家漁業在地文化 東莞斥資20億打造穗豐年水道

東莞打造穗豐年水道工程,重新塑造生態環境。(圖/翻攝自東莞沙田人民政府官方網站,下同)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東莞提出「穗豐年水道」工程專案多年,重新打造沿岸的生態環境,建設新「水上威尼斯」,並還原蜑家人的獨特文化與遷移歷史。目前,穗豐年水道還在施工階段當地鎮港計劃打造「一條街購物項目全面推動水鄉片區經濟

穗豐年水道工程位於沙田鎮虎門港全長14公里,最寬爲252公尺,南起獅子洋畔西大坦圍墾水閘北至江南支流旁的楊公洲仁與特色村,蓮通南環河淡水湖、穗豐年河,並覆蓋11個村落和4大安置區。

穗豐年水道工程總共斥資4.5億元人民幣(約19.7億臺幣),一期工程已在2014年完工,目前仍在施工中。工負責人表示,工程如期進行,不過長期的暴雨影響道路施工,得須抓緊時間,想要施工進度順利,需要加大更多人與物力

穗豐年水道工程包含體育休閒、生態保護、文化展示性質,會建構蜑家人海水耕種、出海捕魚、拍圍築田等歷史風俗,並種植桐花、草海桐紅樹林鹿角漆樹等耐鹽鹼的植物,以及莞草等特色花草,打造「海上森林」的景觀

蜑(音同「但」)家是廣東廣西福建海南浙江一帶以船爲家的漁民,主要分爲福州蜑民以及廣東蜑家人。福州蜑民是閩語族羣,稱爲曲蹄、福建漁民;廣東蜑家人是粵語族羣,被稱作水上人、漁民、蜑家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