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社論》因應美大選 國安團隊進退失據

中國時報社論

美國總統大選進入決定性投票階段,臺灣問題不是重要議題,但選舉結果必然衝擊美臺關係及臺海安全態勢,面對潛在變局,看不到民進黨政府超前部署,只見決策階層官員發言荒腔走板,賴政府甩鍋中共認知戰,掩飾其無力與焦慮感。

鴕鳥心態 甩鍋中共認知戰

匿名國安人士躲在幕後,透過特定媒體指控中共對臺認知戰,已成爲民進政府帶風向、轉移焦點的一貫模式。國安人士日前透露,近期中共對臺認知戰操作仍維持「疑美論」與「疑賴論」雙主軸,敘事內容可細分爲押寶、未掌握、淪棄子、不被重視、美日選後對臺不利等5個主題,目的是動搖民衆對政府因應外在變局的信心。

「疑美論」與「疑賴論」並非空穴來風,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川普在競選期間多次公開表示,臺灣要交保護費,國防預算應提升到GDP的10%,以及臺灣竊取美國的半導體產業。美國學者專家也一致認爲,川普重返白宮可能會以臺灣爲籌碼,與中共進行「交易式」外交。《紐約時報》報導,川普揚言祭出高關稅會使中國經濟雪上加霜,川普對於出兵保護臺灣的態度十分保留,這點更是受到北京歡迎。

賴政府面對川普的狂言不敢迴應,也不敢挑戰《紐約時報》的疑美論,只能關起門來警告臺灣民衆這些都是中共認知戰製造疑美論,除了粉飾太平,誤導民衆,也意圖製造寒蟬效應,壓制批判、懷疑的聲音。

賴清德在總統競選期間,公開表示臺灣是主權國家,沒有再宣佈獨立的必要;他又說,「當臺灣總統可以進入白宮,所追求的政治目標就已達成。」迫使美國官員要求臺灣釐清。在就職典禮與國慶演說中,賴清德鼓吹「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的新兩國論。這正是「疑賴論」的起因,搞得拜登政府官員必須強調美國一中政策不變,不支持臺獨。在美國總統大選之後,除了新總統的立場與政策外,中共是否繼續加強對臺灣軍事與經濟施壓,以及賴清德是否推動新兩國論與臺獨路線,也是未來臺海安全穩定的決定因素,疑賴論陰影猶存並不令人意外。

至於所謂的臺灣押寶、淪棄子、不被重視、美日選後對臺不利等,都是根據事實,合情合理的研判。包括布魯金斯研究所、《外交政策》、《外交事務》等美國主流智庫與刊物研判,未來美中臺關係發展不會脫離這幾個可能性。這也充分反映出賴政府國安團隊的鴕鳥心態,只能報喜不報憂,否則就給人冠上大陸認知戰的紅帽子。

消極等待 官員失言又失格

從此也可看出賴政府外交體系未能掌握狀況,駐美代表俞大㵢日前接受專訪時表示,臺灣人已準備好作戰,以及臺灣可以不需要美國援助,引發國內各界強烈批判。外交部政務次長吳志中馬上重蹈覆轍,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臺灣對這次選舉「非常非常擔心」,立刻被美國前共和黨亞太區主席方恩格批評發言非常不恰當。

外交部解釋,外媒沒有精準掌握吳志中講話內涵,強調吳志中發言前後文,提到「關切」和「擔心」,是表達關切,沒有任何不妥。白紙黑字,外交部也不必硬拗,報導有誤就應嚴正要求更正,外交部顯然內外有別,採取雙重標準。

其實,吳志中發言最不妥當的是:「如果川普放棄臺灣,我懷疑他要如何讓美國再次偉大,因爲他將失去美國在亞太地區的支持和信譽。」川普是否當選仍不確定,遑論是否會放棄臺灣,一位資深外交官員竟對敏感的「雙重假設性」問題侃侃而談,不但等同自己挖個陷阱往下跳,更嚴重干預美國總統選舉,觸犯了外交官的天條。而外交部還在「關切」與「擔心」兩個字上大作文章,真是狀況之外,毫不瞭解問題的嚴重性。

外交問題不是這次美國總統選舉的主軸,臺灣問題更未引起熱烈辯論,選舉結果卻必然左右美國外交走向,世界各國紛紛爲明年的美國新政府、新局面未雨綢繆,但外交完全依附美國的民進黨政府只能消極等待,過程中官員發言又頻頻失言、失格,充滿了焦慮與不安全感,難怪民衆失去信心,這是民進黨外交失能,無法適時消除疑美論與疑賴論,與所謂的「中共認知戰」毫無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