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社論》刪Q是蔡政府腐木第一片落葉

中時社論

立委陳柏惟罷免案過關,表面上看是一個失德、失職、失能立委被拉下馬,內核卻是泛藍與泛綠兩大陣營政治動員功德圓滿,也是民意推倒蔡政府的第一根柱子。罷免結果傳遞一個明確的訊息:民進黨執政的傲慢招致民意反撲,陳柏惟和民進黨一體的「抗中保臺」極端路線引起民衆反噬,長期藐視民衆福祉造成民衆強烈反感。罷免成功是多方面因素加總的結果,其中又以民進黨霸道執政積累深層民怨爲主因,除非民進黨痛改前非,謙虛執政,徹底修正路線,否則無法扭轉霸極而衰的頹勢,政黨輪替已出現一道曙光。

民意已厭倦情緒勒索

從萊豬到疫苗採購,從極端反中、抗中到蓄意挑釁對岸,對民進黨政府濫權與偏頗的執政早已民怨沸騰,而對於陳柏惟這種荒誕不經的立委全力相挺,全黨施力且利用國家機器護航,卻使得罷免案成爲民怨的宣泄出口,陳柏惟淪爲民進黨執政的代罪羔羊。

做爲民進黨側翼的陳柏惟,近兩年前靠着誇張演出的「抗中保臺」起家,進而在立法院積極附和民進黨意識形態治國的路線,且加倍醜惡表演蠱惑民心。由於是志同道合的同路人,所以民進黨主席蔡英文通令全黨力挺,與反罷免方共同將罷免案塑造爲「守護民主、保衛臺灣」的重要一戰。不過,民衆已經看穿當局又再打反中牌的老把戲,所以拒絕埋單,結果民進黨出牌未如同過去一般奏效,顯見多數人民已經深深厭倦這種煽動國族意識的情緒勒索。

誠如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所說,這次罷免成功是民主的勝利。罷免結果明明是民衆用選票制裁立委與執政黨違逆民意,但蔡英文敗陣之後反稱這是臺灣民主有問題,她仍然把自己裝扮爲民主護衛者,猶在喃喃念着民主護臺經,說什麼「看見許多年輕世代的朋友,用無比熱情與堅定的意志,想要維護自己的家園能夠有一席守護臺灣的力量」,又顛倒是非地說:「臺灣的民主自由有許多的挑戰,投票過後,我們要繼續團結克服種種困難,一起繼續往前走。」其實,罷免結果所顯示的意義恰恰相反,既護了民主,又保了臺灣。反而是陳柏惟所屬的政黨以及動員力挺的民進黨,在過程中故技重施,強烈訴諸仇恨動員,妄圖將仇恨做爲政治動員的提款機,繼續假藉反中保臺製造對立,謀求政治紅利。

陳柏惟屬綠營的激進左派,當初當選就是利用總統大選蔡英文煽起的反中與「芒果乾」風潮趁勢而起。這套戲路近年來獲得中美戰略對抗尖銳化的因素助長,曾經炙手可熱,幾乎無堅不摧。然而,美國拜登政府執政失利,導致內外交困,越來越需要求助於中國,因而不得不放軟對中強硬路線,已從多方面釋出善意,採取友善措施,以便換取中方的配合。隨着國際大環境的變化,民進黨這套反中民粹濫調逐漸喪失煽動力,因爲多數民衆要的是政府實實在在爲民興利,尤其要確保兩岸關係穩定與臺海和平。

在野結盟力抗民進黨

遺憾的是,民進黨政府與附從的臺灣基進昧於國際環境的演化,仍在唱着陳腔濫調,繼續唬弄民衆。蔡政府面對執政績效不彰,民意支持度直直落,不思調整過激的反中親美路線,卻把國庫當作執政黨的提款機,罔顧國家財政日益困絀,大肆「派糖」。在紓困與振興的理由下,大手筆發放五倍券;在照顧勞工的巧言下,大幅調升基本工資;在財政吃緊之下,意外大幅調整軍公教待遇;爲了讓納稅人有感,明年所得稅減免幅度超過歷年。這一切,不外是經由利益放送以掩蓋施政劣績,利用國家資源收攬人心,企圖挽回失去的選票。但不改變不得民心的施政基本面,而妄圖用利益輸送手段搶救執政危機,最後很可能在4項公投案、另一立委可能成局的罷免案骨牌衝擊下,在明年九合一地方選舉中落敗。

不過,依據2018與2020選舉經驗,地方與中央層級的選舉結果未必掛鉤,明年蔡政府落敗未必代表2024就會政黨輪替,其中關鍵還是在國民黨、民衆黨等在野政黨能否掌握有利情勢,把持大局意識,能捐棄一黨及一己立場,在共同目標下同心同德,集氣合力擊垮霸道濫權又無德無能的民進黨政府。

陳柏惟是蔡政府腐木的第一片落葉,在野政黨若能齊一意志,聯手創造骨牌效應,並在明年地方公職選舉中形成結盟關係,當有機會推倒民進黨這棵業已搖動的大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