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社論》民進黨爲何背叛藻礁永存誓言

社論

民進黨執政後改變能源政策,追求非核家園綠能和減碳,但環境問題反而更嚴重。除藻礁生態中油第三液化天然氣接收站興建計劃可能遭到破壞的隱憂外,在水塘或農田大量設立太陽能板,可能干擾魚羣和農作物生長,頻繁的颱風可能破壞太陽能板,製造大量廢棄物。岸邊風電機也可能干擾鳥類路徑、製造噪音干擾附近居民,颱風更曾吹倒機柱,造成巨大損失離岸風電運轉震動,也讓漁民擔心影響文蛤養殖。這些衝突,在在顯現地小人稠的臺灣,轉型綠能發電,面對的環境限制超乎想像。

水電問題迫在眉睫

然而,這些只是發展和環保難以兩全下,諸多問題之一二。更令人擔心的是產業界多年抱怨的「五缺」(水、電、地、工、人才),迄今仍未解,關於水、電兩大問題,更已迫在眉睫;若沒有超前部署,可能成爲製造業的夢魘和發展限制,即使「護國神山臺積電都會受到衝擊。不知政府和業界是否已備妥面對這種困境?

臺灣電價油價水價長期偏低:工業電價每度平均2.5元新臺幣,低於南韓(2.9元)、法國(3.6)、德國(4.5)、澳洲(4.9)、日本(5.1)等,在32個富裕經濟體中爲第4低。汽油稅價格每公升0.97美元,也遠低於南韓1.32美元、日本1.33美元、德國1.64美元、英國1.73美元、法國1.79美元。水價每度平均10元新臺幣,爲國際平均價格的1/5,爲全球第3低。

臺灣公用事業價格偏低,主要是長期以來政府爲強化廠商國際競爭力,盡力壓低生產成本,未完全反映成本(包括合理利潤)。加以近年政黨競爭激烈,爲討好選民經常乾脆「凍漲」,以致價格在國際上越來越低。然而,這種狀況已逐漸難以維持,過去獲利頗豐的臺電、中油和臺水,如今不僅無力創造利潤補貼國庫支出,也無力從事研發、創新、探勘等長期投資,甚至已造成虧損,根本就難以爲繼了。

中油去年因國際油價大跌,加上海外礦區資產減損,產生200億元新臺幣虧損,臺電初估獲利近300億元,臺水因負擔稻作停灌補償,加上推出減免,虧損了7億元。臺電帳上獲利,但「核四」遭立法程序廢除,卻列出2849億元「在建工程」資產;若改列虧損,加上累計虧損600多億,足可讓3300億元資本消耗殆盡。

因此,油電都不可能維持目前低價,調漲勢不可擋。特別是,爲達「非核家園」,2025年須有20%電力爲「綠電」;依臺電採購預算,今年的採購「綠電」成本,光電每度4.8元,風電更是7.15元,若不調電價根本無法生存。若每度平均提高1元,廠商每年就要增加上千億元成本;若未來必須使用綠電,成本提升就會更多。

能源政策正在崩盤

更糟的是,未來產業會面臨嚴重缺電缺水問題。今年核二廠一號機除役大潭天然氣接收站工程很可能因藻礁公投成案而延宕;基隆協和電廠決改以天然氣發電,發電成本墊高,外木山天然氣接站方案也因危害珊瑚生態,已遭到環團反對,工程進度可能受到影響。總之,臺灣缺電及電價調漲壓力問題,一兩年內就會總爆發。

缺水問題也年年惡化,目前新竹寶山水庫蓄水只有13%,曾文水庫也僅15%,嘉南啓動夜間減壓供水竹苗工業用水戶減壓供量從7%提高到11%;另啓動新竹海水淡化廠和備管,對新竹支援20萬噸水。臺積電一天用水13.5萬噸,佔全臺園區用量1/3,面臨越來越嚴峻挑戰。

面對缺水、缺電及水電價格上漲壓力問題,民進黨政府不惜背叛在野時期戰略盟友,堅持如期興建中油第三液化天然氣接收站計劃,環團被迫發起「珍愛藻礁公投」,獲得社會積極響應,連署順利跨越29萬成案門檻,正朝35萬安全門檻邁進。民進黨若不是供電安全已被逼到牆角,退此一步能源政策就會崩盤,否則怎會背叛在野時期戰略盟友,譭棄支持藻礁永存誓言,民進黨能源政策陷入困局,其實是自己一意孤行所造成的。

民進黨可以選擇的路已經不多,或繼續討好民意,把缺電、缺水棘手問題留給2024接班人解決,以民進黨的政治性格,應該不會如此自殘。那麼,就請積極面對問題,從充分供電、供水與維持最適當價格的角度,全盤檢討能源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