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社論》急診室之亂 醫政高官無能

中國時報社論

賴清德總統出身醫界,去年520就任後,8月就成立「健康臺灣推動委員會」,豪氣萬千要提升國人平均餘命,現實卻狠狠打臉。最近各大醫院急診室人滿爲患,醫護及病牀嚴重不足,有重症病患因無法即時轉診而喪命,遑論延年益壽。賴政府應正視急診室崩壞警訊,空喊「健康臺灣」口號無法解決醫療體系結構性問題。

用人唯親 政策冷漠無解方

急診室塞成「擠診室」已10多天,護師醫療產業工會及臺灣急診醫學會頻頻發出求救訊號,衛福部卻置若罔聞,輕忽迴應系春節前流感爆發現象。直到各家媒體大幅報導加護病牀一牀難求,急重症患者被迫轉診成常態,恐重演「邱小妹事件」,卓揆才警覺事態嚴重,緊急召集衛福部研商解決之道。

衛福部急就章地拋出「短期三大強化因應策略及中長程二大改革方向」,有如「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醫界普遍悲觀看待,因相關倡議已久,根本欠缺執行力。例如兩大中長程改革方向,包括強化護理人力整備及鼓勵醫院投入急重症,同時研議健保調整給付,前總統蔡英文執政時就已提出,賴總統只是依樣畫葫蘆,喊歸喊,執行卻原地踏步。至於短期措施透過醫學中心強化病牀調度與加強區域醫院聯防機制、鼓勵民衆分級就醫,根本是把牀位不足的責任推給各級醫院,衛福部則置身事外。難怪會議結論一公佈,各界的反應是「聽君一席話,如聽一席話」,因當前醫療體系最嚴峻的挑戰與困境,包括健保財務與醫療人力荒,依然無解。

可見卓揆召開的緊急會議明顯只是在龐大輿論壓力下,不得不虛應一番,毫無新意,因滿朝盡是醫政酬庸高官,難怪衛福部次長林靜儀面對急診醫師在社羣媒體留訊求救時,會以輕蔑嘲諷語氣迴應:「呵呵,所以你的小腦袋裡,政府按一下鈕,事情就會完全改變了嗎?」導致求救的急診醫師感到無比痛心。

更誇張的是,林靜儀面對各界怒火,僅冷回會虛心檢討溝通用詞,不但不認錯,憋了一天臉書再發文反酸:「我的確該檢討,不該對不明身分來譏諷的迴文有反應」。此舉又讓網友炸鍋,愈來愈多醫護直指她不適任該下臺。林靜儀又指稱急診患者有7成以上屬於沒這麼急迫的個案,馬上被基層醫護打臉「報表治國」,因光是3成真正急迫的案件就會讓第一線醫護人員吃不消,更凸顯林靜儀的思維就是把問題推給基層醫護及不配合分級醫療的病患,真是官大學問大。

這就是賴政府用人唯親的結果,只會放火不會解決問題,難怪賴總統的支持度已掉至就任以來最低點。追根究柢,這一波急診室崩壞現象的根本問題就在健保制度與醫護人力分配失衡,加上政策冷漠與基層無解,醫護出走潮不曾間斷,一牀難求的情形才雪上加霜。

醫界總統 健康臺灣淪口號

醫護人員離職潮並非偶發現象,而是長期積累的結構性問題所致。臺灣護師醫療產業工會統計,近2個月已有700人離職,離職潮主要因素包括:薪資待遇與付出不成正比、常態加班身心俱疲、護病比過高及責任制壓力過大等,而問題癥結就出在健保給付制度已亮紅燈。

全民健保是臺灣引以爲傲的醫療體制,但目前健保點數的設計,點數給付不足導致急診室成爲「低報酬、高風險」的科別。醫護人員需要承擔高度壓力,但收入與勞動強度卻不相當,使得醫學院學生對急診專科望而卻步,急診醫師人力也日益短缺,急診護理人員更因常態加班過勞而留不住人。

健保財務模式主要靠政府補助、僱主與個人保費以及醫療機構的自負盈虧。由於個人負擔保費長期偏低、醫療需求持續增加,導致健保長年處於財務赤字狀態。而醫院與診所的收入來自健保給付,當年度總額固定時,醫療點值可能被壓低,醫療機構即使提供更多服務,獲得的報酬卻未必增加,造成醫療資源分配不均。

賴清德是出身醫界的總統,身兼健康臺灣推動委員會召集人,自豪要打造健康臺灣、實現醫療平權,對急診室竟救不了人應最有感,空喊口號是沒用的,應立即撤換隻會耍嘴皮子的無能醫政高官,針對醫護人力短缺、健保財務黑洞等根本問題祭出有效改革方案,才能消弭急診室之亂,否則再多的口號都只是掩蓋無能的謊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