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社論》打詐行動綱領莫非也是詐術

中國時報社論

行政院日前通過「新世代打擊詐欺策略行動綱領1.5版」,將投入13億元預算及逾百專門打詐人力,試圖全面遏止詐欺犯罪發生。這已是行政院在不到1年的時間裡,第2度宣示打詐。然而,電信、網路詐騙案持續快速增長,不但已成爲臺灣最大的犯罪類型,且犯罪平均年齡已呈現年輕化趨勢,蔡政府不斷投入大量資源打詐,效果卻不彰,引發民衆不安和不滿,民怨也急速累積。

又搞國家隊 數位部缺席

行政院通過的「打詐綱領1.5版」,從名稱上就讓人感覺怪,蔡政府大張旗鼓要「消滅詐騙」,卻連2.0都不敢說,1.5版不上不下,到底是什麼意思?行政院真的有向詐騙集團宣戰的決心嗎?還是也想詐騙人民?

國內詐騙集團日益囂張,前行政院長蘇貞昌在去年7月訂頒「新世代打擊詐欺策略行動綱領」(被稱爲是打詐1.0)、成立「打詐國家隊」,投入經費14億元。然而,一如蔡政府的「國家隊魔咒」,不論是哪個領域,只要成立國家隊,那個領域就必定出槌:從口罩國家隊、快篩國家隊到雞蛋國家隊,要什麼缺什麼,打詐國家隊成立後想必也是如此。

根據刑事局統計,2022年全部詐騙案造成的民衆財產損失高達70億元,5年成長了75%。其中網路詐騙案造成民衆財損超過22億元,年增13.66%,被害人數超過13000人,增幅高達6成。另根據法務部統計,近5年來電信詐欺罪案件偵結的犯罪人數,從2017年至2021年5年間成長109%,合計已高達31萬9767人。

民衆只要問問身邊的親朋好友,應該極少人沒有接過詐騙電話或是遭網路詐騙,詐騙電話已成爲國人的日常,詐騙手法不斷變化,讓人防不勝防,連名人高官都難逃遭到詐騙;更糟的是,詐騙犯平均年齡僅28.9歲。其中,在2014年政府修法加重詐欺犯時,青少年最主要的犯罪是毒品,其次是竊盜。從2018年開始,詐欺犯竟成爲青少年第一大犯罪,2021年甚至已遠遠超越竊盜、毒品等兩大青少年犯罪嫌疑人數的總和。滿街都是青春詐騙犯,這是何等可怕的景象。

國內詐騙多透過電信和網路進行,然而,行政院納入打詐國家隊的單位卻僅有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金管會、法務部及內政部,負責數位網路監管和治理的數位發展部竟不在其中。蘇貞昌成立打詐國家隊時,還沒有數位部,然而,如今陳揆號稱成立打詐國家隊升級版,爲什麼還是沒有納入預算超過200億元的數位部?

花錢喊口號 欺騙老百姓

尤其近來興起的「臉書假冒名人詐騙事件」頻傳,包括作家吳淡如、媒體人陳月卿、周玉琴及陳鳳馨等多人陸續受害,冒用商業界名人的詐騙案更不計其數,網路詐騙正是數位部管轄的範疇,數位部長唐鳳也曾公開允諾會將現存的假冒名人詐騙廣告從網路下架,然而承諾的期限早已過了3周,臉書上的假名人詐騙廣告依然高掛,明顯食言而肥的唐鳳卻還像個沒事人一般,完全不必負責。

政府修法、加重電信詐欺刑度、成立專門的打詐隊,要錢給錢、要人給人,卻始終無法有效遏制詐欺案,詐欺被告人數連年翻倍,臺灣已經變成了一個惡名昭彰的「詐騙之島」。細究從蘇揆到陳揆的打詐綱領,會發現全是空話。蘇貞昌的「新世代打擊詐欺策略行動綱領」以「識詐、堵詐、阻詐、懲詐」4大面向破解詐騙手法,建立國內「防詐騙、毀工具、擋金流、清集團」的終極目標;陳建仁的打詐國家隊以「懲詐、堵詐、阻詐、識詐」四大面向切入,重點目標是「三減」,包括:「減接觸、減誤信、減損害」。請問這兩者有什麼不同?

陳內閣把蘇內閣實施無效的打詐口號抄一抄,就可以再多要13億元預算,天底下有這麼好康的事?難怪有基層女檢察官痛批,「打詐1.5絕對是國家級的詐騙案」!

5月是繳稅季,民衆納稅心很痛,政府預算應該要與實施成效連結,如果陳內閣無法明確降低詐騙案,不論是打詐1.0還是打詐1.5,相關預算就應該全數凍結。別再花錢喊口號,欺騙老百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