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社論》操弄檢察長人事 司法淪爲打手

中國時報社論

距離2024總統大選不到9個月,法務部大幅調整全國檢察長人事,六都除桃園、高雄未異動外,其他四都均有調整,其中早先傳出臺北地檢署檢察長林邦樑因去年九合一大選期間,偵辦高虹安案「配合度不高」將去職,果然明升暗降到最高檢察署檢察官,接任者則是偵辦宜蘭縣長林姿妙涉貪的前廉政署長、金門高分檢檢察長鄭銘謙,法界質疑「政治正確」左右檢察長遴選,危害司法獨立的公正性。

秋後算帳 破壞司法獨立

臺北地檢署號稱「天下第一檢」,管轄中央政府機關,接觸多爲極具敏感性的政治大案,檢察長一職也被視爲邁向檢察總長的跳板,過去包括首席檢察官時期的石明江、陳涵,到檢察長吳英昭、陳聰明、黃世銘、顏大和,乃至現任的邢泰釗都出自北檢,因此,北檢檢察長由誰出任不僅檢察官內部重視,外界也十分關心。

不過,蔡政府執政後,北檢檢察長任期短、出路也不怎麼好,以蔡碧玉、周章欽、林邦樑爲例,任期爲一年多至兩年不到,蔡碧玉一度被冷凍到司法研習單位,而周章欽因查辦立委收賄案後調任最高檢檢察官,只有「打馬悍將」邢泰釗坐穩北檢將近4年,高升高檢署檢察長,並獲總統提名擔任檢察總長。

這次一、二審檢察長人事案,攸關2024總統和立委大選查察賄選的重責大任。臺高檢檢察官陳宏達就先向檢審會建言,希望排除五日京兆、倖進之士,不容政治力透過人事遷調影響個案偵辦,堅持捍衛司法獨立的核心價值。人事案公佈後,陳宏達再以「我愛凱薩更愛羅馬」,表達遺憾及痛心,批評法務部這些年濫用人事權,將檢察首長任意遷調事例罄竹難書,明確點出法務部往昔即涉及多起「秋後算帳」的前例,炮轟法務部主事者欠缺對司法獨立的尊重,經常落入政治力操弄個案的口實。

面對自家人不平之鳴及政治操弄的指責,法務部長蔡清祥說,陳宏達沒有參加檢審會會議,不瞭解遴派過程及因素,可能有所誤會,強調除尊重檢審委員提供的入圍名單來挑選,還要綜合考量各地特性、年輕化、打破地域觀念,人事案沒有政治力介入,政治不是考量的因素。

依照《法院組織法》第59-1條的規定,法務部設有「檢察官人事審議委員會」,用來審議高檢署以下的主任檢察官、檢察官任免、轉任、遷調、考覈及獎懲事項。依同條第2項規定:「法務部部長遴任檢察長前,檢察官人事審議委員會應提出職缺二倍人選,由法務部部長圈選之。」

職位酬庸 國家體制崩壞

換言之,檢察長是由法務部長遴選派任,部長操有最後生殺大權,加上檢察長依法有指揮監督該署檢察官之權,儘管法務部長不能介入個案,但掌握人事大權,等同是對該獨立辦案的檢察官進行「忠誠考覈」,也難怪各界常有辦藍不辦綠、選擇性辦案的質疑,甚至指司法已淪爲執政黨的打手。

再者,據中廣蓋洛普3月間所做民調,法務部長蔡清祥滿意度未達3成,而在死刑存廢議題上,蔡清祥任內僅執行2名死囚槍決,加上外役監管理屢出問題,此次在大選前大幅調兵換將,公信力難免不足。

過去廉政署因肅貪業務和調查局重疊,被視爲檢察界冷衙門,新任北檢檢察長鄭銘謙歷任該署主秘、副署長及署長,轉任金門高分檢不到1年就調任北檢,除被認爲與查辦林姿妙涉貪案有關外,他曾任臺南地檢署檢察長、臺南高分檢檢察官,與代表民進黨參選的副總統賴清德本命區也有關。

蔡總統2016年執政後召開全國司法國是會議,呼應民衆對司法改革的期待,卻廢了專辦貪官污吏大案的特偵組,就被質疑是替執政過程所發生的貪腐案件掃除障礙,不僅如此,法務部長和司法院長的久任,等於是再買了雙保險。否則蔡清祥口中說好的陳宗彥案調查報告,爲何迄今2個月還未見下文?

行政院最近積極推動組織改造,三級機關首長擬採政務、常務雙軌制,被質疑是增加政治酬庸的職位,破壞文官體制,但當監察院政黨化,立法院變立法局,司法又淪爲政治附庸,民進黨執政7年,國家體制可說徹底崩壞。面對2024大選,民衆除睜大眼睛監督外,也要慎用選票來決定國家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