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市籌辦東亞青奧 邀世大運幕後推手分享經驗

蘇麗瓊執行長30日在市政會議中,分享臺北舉辦世大運經驗。(陳世宗攝)

臺中市籌辦2019東亞青年運動會(東亞青奧),爲借鏡臺北世大運的成功經驗市府邀請世大運執行長蘇麗瓊及發言人楊景棠擔任30日市政會議與會貴賓;蘇麗瓊會中針對電力氣候因應措施賽事安排要點、LOGO行銷手法市民參與推廣、場館壓力測試等分享許多臺北經驗,希望提供臺中參考。

臺北世大運廣獲各界好評,下一場臺灣國際運動賽事東亞青奧將由臺中接棒。因這將是第一屆東亞青奧,爲汲取經驗,市府邀請「臺北世大運最重要的背影」世大運執行長蘇麗瓊,與發言人楊景棠出席市政會議,分享臺北經驗。

蘇麗瓊表示,因供電吃緊加上極端氣候,臺北世大運特別針對停電、颱風強降雨等可能意外加強因應,從兵棋推演到實兵演練,皆做得非常紮實。世大運以林口社會住宅選手村,使林口短時間內增加3000餘戶,事前協調臺電強化設施設備

蘇麗瓊說,815全臺大停電,選手村順利通過考驗!她提醒,所有場館皆應進行壓力測試,包含廁所數、水流量進場人數等。爲使城市擁有國際賽事氛圍,所以商品場地佈置應與LOGO同色系;依臺北經驗,在世大運LOGO定案前的所採購的物品,像是垃圾桶、選手村的防焰窗簾等,皆採白色處理,避免與LOGO不符。

蘇麗瓊特別分享推動市民參與的經驗,臺北市政府民政局發動12區成立「熊蓋贊親善團」,動員數萬人次進行宣傳,使市民皆能熱衷參與盛會售票情形相當理想

市長林佳龍對臺北做法表示認同!他說2019東亞青奧是東亞運轉型後的第一屆賽事,定調爲「Young and Green」,除賽事相關佈置應配合LOGO呈現,Green(指環保)也該極大化;例如東京奧運將製作環保獎牌,臺中也能結合臺中綠能、環保產業隱形冠軍,呈現臺灣特色,也爲東亞青奧植入臺中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