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經貿合作是“壓艙石”和“推進器”

■ 本報記者 路 虹

最近走在大街上,發現外國人多了起來。去年12月,中國對法國、德國、意大利、荷蘭、西班牙、馬來西亞6個國家試行免籤政策;今年3月,中國又進一步對瑞士、愛爾蘭、匈牙利、奧地利、比利時、盧森堡6國試行免籤政策。除馬來西亞外,歐洲國家佔了11個。這充分體現了中國與歐洲國家交流對話的積極態度,不僅有助於增進雙方人員往來,也有利於促進中歐的經貿合作。

經貿合作是中歐關係的“壓艙石”和“推進器”。中歐互爲最重要的貿易伙伴之一。2023年,中歐貿易克服全球貿易低迷等不利影響,總額高達7830億美元,雙向投資存量超過2500億美元。2022年,中歐雙邊貿易總額達8473億美元,雙向投資存量超2300億美元。中歐合作領域持續拓寬,企業合作熱情高漲。《中國歐盟商會商業信心調查2023》顯示,超過90%的受訪歐洲企業計劃將中國作爲投資目的地。歐盟中國商會2023年年度報告顯示,超過八成受訪中國企業計劃擴大在歐發展。雙方要多做加法,以更深入、更廣泛合作拉緊中歐利益共同體的紐帶。

今年是中法兩國建交60週年。近年來,兩國在經貿領域積極開展合作。目前,法國已成爲中國在歐盟第三大貿易伙伴,在中歐經貿合作中發揮了“領頭羊”的作用。

雙邊經貿合作中,法國是中國在歐盟第三大貿易伙伴,中國則是法國在全球的第四大貿易伙伴,僅次於德國、比利時和意大利。中法兩國互爲重要貿易投資夥伴,拉緊了雙方合作紐帶。2023年中法雙邊貿易額達789億美元,對比金融危機爆發時2008年的389.4億美元,增長103%,對比新冠疫情暴發前2019年的655.3億美元,增長20.4%。2023年,中國自法國進口商品總值爲373億美元,同比增長5.5%。法國也是中國進口化妝品和葡萄酒的第一大來源地、進口箱包的第二大來源地。法國的航空零部件、汽車零部件以及優質消費品等均在華銷售良好。據中國商務部統計,截至2023年底,法國累計對華直接投資216.4億美元,在歐盟成員國中規模次於德國和荷蘭。當前,法國對華投資主要聚焦電動車、化妝品、農食品、氫能以及航空航天等領域。截至2023年底,中國對法國直接投資存量爲48.4億美元,主要領域包括製造業、信息技術、交通運輸、銀行、酒店、旅遊等。近年來,中國企業在新能源領域積極與法國開展合作,參與法國“歐洲電池谷”建設。

農產品貿易和農業合作是中歐經貿的重要領域之一。4月21日至26日,歐盟委員會農業委員沃伊切霍夫斯基帶領一支龐大的歐洲商務代表團來到中國。沃伊切霍夫斯基強調,中國和歐盟之間的貿易關係有着巨大潛力,這對於糧食安全而言也非常重要。中歐需要儘可能減少貿易中不需要的壁壘,持續增強雙邊貿易關係。他稱,希望通過食品領域進一步促進雙方貿易往來。“這是我此次來到中國的目的,希望帶領歐盟企業在這裡開展業務。”

尤其,在當前全球地緣政治、地緣經濟比較嚴峻的大背景下,中歐關係更是凸顯對各自發展和全球穩定的重要性。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研究所所長金玲表示,中國改革開放和經濟的快速發展,爲歐洲提供穩定、可靠的市場,對歐洲經濟穩定與就業保障發揮重要作用。同樣,來自歐洲的資金、技術和管理經驗,爲中國實現高質量發展和建立現代化經濟體系提供助力,對中國經濟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中歐在各自的發展進程中相互借重和依賴,相互提供發展機遇,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依存性增長關係。同時,中歐深度依存、互利共贏的經貿合作積極效應不斷外溢至其他領域,促進形成了全方位、多領域、多層次的合作格局,成爲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大國關係典範。

5月5日至10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對法國、塞爾維亞和匈牙利進行國事訪問,這是中國國家元首近5年來首次訪問歐洲。中國國家元首的歐洲之行釋放了一個重要信號,不論國際形勢如何變幻,中國希望擴大對歐合作以及支持歐洲戰略自主的立場都沒有絲毫動搖。並且,5月6日習近平主席在應邀同法國總統馬克龍、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舉行的中法歐三方會晤上強調,中歐雙方應堅持夥伴定位和對話合作,從戰略高度深化溝通、增進互信、凝聚共識和開展協作,並突出雙邊關係的內生動力和廣闊前景。縱觀歷史,無論是中法建交,還是中歐關係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務實合作,都展現了中歐關係的戰略意義和內生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