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學通:經貿難扮中美壓艙石

北京清華大學國際關係研究院名譽院長閻學通直言,經濟關係在政治考量中的優先級別並不高,經貿恐難再充當中美關係的「壓艙石」。(本報資料照片)

觀察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重返白宮後的中美經貿格局,北京清華大學國際關係研究院名譽院長閻學通近日指出,川普的勝利代表民粹主義的崛起與反全球化的浪潮,貿易政策勢必會朝「保護主義」方向前進,更直言經濟關係在政治考量中的優先級別並不高,經貿恐難再充當中美關係的「壓艙石」。

此外,香港01報導,閻學通還指出,川普2017年首次就任總統前,中美兩國的官方對話和磋商機制大約有70個,這數字在川普2017年至2021年執政期間降到0個,在拜登政府期間則恢復到約20個。未來四年,中美的雙邊對話渠道會增加還是減少,值得關注。

對中美現存溝通機制是否有效,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會長艾倫(Craig Allen)指出,去年中美元首在舊金山會晤之後建立約18個對話機制,對增強雙方的可預測性、減少資訊落差十分有效。但雙方沒有聯合公報、也沒有設置任何共同目標,「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溝通效果仍然是有限的」。

閻學通8日在第十五屆財新峰會的爐邊對話環節,針對川普上任後對世界和中美關係的影響,以及將如何衝擊中美的經貿交往,與艾倫進行討論。

從全球角度看,閻學通認爲,川普的勝利代表民粹主義崛起和反全球化浪潮,已成爲當下全球秩序的某種基本特徵。艾倫則認爲,目前民粹主義盛行,對包括以美元爲中心的「佈列敦森林體系」等秩序帶來極大挑戰,也讓全球治理結構越來越難預測。

至於川普重返白宮對中美經貿影響與實施關稅戰可能性,艾倫認爲選舉語言不等同於政策公告,大陸方面在川普上個任期已有過談判經驗,當初也產生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認爲雙方「依然存在談判的空間」。

閻學通則認爲,川普不希望大陸經濟比美國更好的態度很清晰,未來一定會制定「保護主義」色彩的政策,但中美市場仍互相需要,雙邊經濟關係還會延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