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史變「東亞史」! 社會新課綱挑戰「臺灣思維」

▲未來中國史可能放到與東亞生活圈共同的地方。(圖/翻攝自新華網

記者盧映慈綜合報導

爭議很大的社會科新課綱草案出爐,原本獨立出來的「中國史」將放到「東亞史」脈絡下,重新探討中國在東亞華人世界的交互影響臺灣史則不只有漢人思維,將原住民獨立成項,正視彼此的史觀;但草案一出,不少人批評是「去中國化」的課本審查課綱的國教院也緊急表示「還在程序中,內容都可更改」。12年國教強調「素養教學」,以往「背多分」的科目都擬改爲申論性質教材,其中社會3科除了歷史有重大變革地理公民也將加入更實用的課程,如災害應變、社會運動的探討等;不過令人注意的是,歷史一改以往用「大中華文化」的漢人思維,從臺灣史出發,旁及原住民、多元族羣的探討,也跳脫政治史範疇,從「人民角度」來看歷史事件教導學生「以民爲主的思考模式」。

高中社會課綱即將「重新改革」。(圖/資料照)根據《自由時報》報導,歷史科召集人、政大副教授金仕起在課綱座談會中表示,歷史課不是要讓學生成爲史學家,學生能擁有批判性思考的能力老師也能跟學生成爲共同體、共同在議題實作中成長;像東漢的黃巾之亂,不是用「叛亂」的統治者角度去看,而是用「農民爲什麼抗爭」的人民角度,形成很大翻轉。目前曝光的草案中,社會科從每科8學分降到6學分,歷史則是從臺灣史、中國史及世界史改分成3個分域,除了史料之外,還有主題思考與歷史考察;第一分域討論臺灣的多元文化與現代臺灣的國際局勢,第二分域討論中國與東亞的歷史交會與華人移動的影響、共產主義經貿統合等,第三分域則以臺灣面對西方世界、伊斯蘭文化的互動等。但這樣的課綱被質疑是「臺獨意識型態」,似乎又有爭議,國教院課程及教學研究中心主任洪詠善表示,這一切都還在草案,國教院也還沒審查這份課綱,不知道「草案的內容媒體怎麼拿到的」;除了8學分降到6學分是確定的之外,草案內容雖然已經訂定,但還要等7月對外公告徵詢意見,再來給審議委員會討論,確認之後才送到教育部覈准,就算非常趕,但「程序很重要」,一定會好好把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