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金融學會綠金委主任馬駿:大企業、上市公司對低碳轉型要有緊迫感
財聯社9月28日訊(記者 樑柯志)隨着五篇大文章越來受到監管部門和金融機構的重視,在今日舉辦的2024粵港澳大灣區綠色金融聯盟年會上,多位來自監管和學術界人士呼籲,對於低碳轉型,企業應加強緊迫感,提高行動力。
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主任、香港綠色金融協會主席馬駿表示,對於低碳綠色轉型,大型企業、上市公司要加強緊迫感,不能一直處於模糊概念的狀態。
馬駿從三個方面來分析,首先,未來國內監管部門會強制要求披露雙碳轉型情況,港交所已經強制要求上市公司可持續信息披露,包括碳排放、向低碳轉型;其次出口企業將會受到歐洲、美國等地的低碳產品要求影響,如果不改進將會失去市場份額;第三來說,資本投資者也會優先選擇低碳轉型的企業,將會成爲日漸明顯趨勢。
同一場合,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局長王信表示,可持續金融的發展任重道遠,中國人民銀行將一如既往地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可持續金融改革發展,期待粵港澳大灣區形成更多可複製可推廣的創新成果。
央行數據顯示綠色金融增速較快,截至今年二季度末,綠色貸款餘額是34.76萬億元,同比增長了28.5%,其中碳減排支持工具累計撬動了碳減排貸款超過了1.1萬億元;綠色債券餘額1.99萬億元,累計發行超過了3.7萬億元。
大灣區內部逐步形成綠金協同發展態勢
從大會透露信息顯示,粵港澳大灣區主要城市已經逐步形成從各自優勢領域出發的綠金髮展特色。
廣州市政府副市長、中共廣州市委金融工委書記賴志鴻透露,截至2024年上半年末,廣州綠色貸款餘額1.23萬億元,佔全市各類貸款比重超過15%;累計在境內外發行各類綠色債券摺合人民幣近2000億元。
此外,在創新品種方面,賴志鴻表示,廣州期貨交易所上市工業硅、碳酸鋰期貨和期權,截至2024年8月末,總成交1.8億手、累計成交額12.9萬億元,同時持續推進碳期貨品種研究;廣州碳排放權交易中心碳配額現貨成交量超過3億噸,成交額72.57億元。
而深圳比較注重體系化建設,深圳市地方金融管理局副局長朱江表示,截至2024年二季度末,深圳綠色信貸餘額1.06萬億元,同比增長28.4%。接下來,深圳將在充實《深圳經濟特區綠色金融條例》配套政策標準工具包、推進金融機構強制環境信息披露及中小企業環境信息披露試點、開展企業碳賬戶體系建設及配套綠色金融產品創新、完善綠色金融發展保障機制等領域先行先試、引領示範。
而作爲國際金融中心的香港,金融管理局助理總裁(外事)許懷志在現場表示,香港的資本市場擁有良好的流動性、基礎設施和專業服務,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作爲綠色金融樞紐,可爲大灣區內低碳、可持續項目融通資金。未來,香港金融管理局將不斷優化“綠色和可持續金融資助計劃”,並進一步完善分類目錄,促進綠色及可持續金融,尤其是轉型金融,在大灣區的發展。
最後,馬駿希望藉助大灣區的特殊優勢,與相關機構共同推動粵港澳大灣區成爲國內外綠色金融先行先試的樣板。
考覈五篇大文章前提應是統一的標準和數據
8月初,中央金融委相關負責人曾表示,下一步要“健全完善金融五篇大文章等重點領域的統計口徑和考覈評價制度,發揮好考覈評價“指揮棒”作用,引導金融更好服務實體經濟”。
在現場,馬駿對財聯社記者表示,金融機構和監管部門爲了推動綠色金融發展都在嘗試考覈激勵機制,但前提是需要明確界定標準,而且要有統計數據,列入綠色銀行評價體系。比如,央行已經在做轉型金融的標準,相信未來會先試點再推廣。
財聯社記者注意到,央行副行長陸磊在9月5日曾表示,今年出臺的《關於進一步強化金融支持綠色低碳發展的指導意見》,從優化標準體系、強化信息披露、促進產品和市場發展等方面明確了工作目標和具體舉措。另一方面,用好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等綠色金融產品,發揮碳減排支持工具作用,爲綠色產業發展提供更多資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