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主任馬駿:目前中國已經形成全球最大的綠色信貸市場

9月23日,由本站財經主辦的“2023本站財經ESG趨勢論壇”在深圳舉行。本屆論壇主題是“凝聚ESG共識、聚焦關鍵行動”,由廣州市綠色金融協會、深圳市南山區金融行業協會、大灣區碳中和協會提供支持。來自ESG國際組織、評級機構、學界、企業界的嘉賓出席了本次論壇,並基於ESG議題發表重要演講與深入交流。

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主任、北京綠色金融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院長馬駿表示,中國已經落地了很多綠色低碳的激勵措施,包括央行層面有碳減排實施工具,央行通過一些商業銀行爲綠色項目提供低成本的融資。地方層面有不少綠色金融改革試驗區拿出他們自己的激勵機制,包括通過貼息、擔保等等手段來降低投資者在綠色領域當中的融資成本,也提升他們的股權回報率,從而激勵更多社會資本參與到綠色項目。

目前中國已經形成全球最大的綠色信貸市場,目前餘額是27萬億人民幣,形成全球第二大的綠色債券市場,綠債餘額1.7萬億人民幣。綠色基金支數據不完全統計已經達到1000支以上。這些總量看上去很大,佔到全部金融活動比例還不是很高。信貸現在27萬億的綠色信貸餘額,佔全部信貸餘額11%左右,未來還會有很大的上升空間。綠色債券比例更低,未來上升的速度可能會更快。

馬駿表示,在近兩年前,由G20之後成立了ISSB的國際組織,專門來編制一套適用全球的可持續的披露準則,最近在6月底時他們已經拿出了兩套準則的模板,希望特別關注ISSB的準則內容以及在各個國家和地區被監管採納的動態和進展。

以下爲現場實錄:

各位本站財經ESG論壇的朋友們,大家好!我是馬駿,今天我給大家分享的題目是“綠色金融與ESG發展趨勢”。

我想在此後的20分鐘左右的時間中講三個話題:第一,關於綠色金融的發展情況;第二,綠色金融在國內外的一些最新趨勢。

先講講第一個話題,關於綠色金融的情況。

大家如果關注這個話題,應該知道2016年我們有中國人民銀行牽頭的七部委搞了《綠色金融指導意見》,是我國綠色金融發展的綱領性文件,在指導意見的規劃之下,我們形成了四大支柱的綠色金融體系。這四個支柱我會花點時間給大家展開講,其中包括標準、披露、激勵機制、產品體系。

從標準來看,我們講的主要是綠色金融的界定標準,到目前爲止已經有三套標準:一套是綠色信貸的界定標準;二是綠色債券界定標準,三是發改委2019年牽頭起早的關於綠色金融產業目錄,現在各種標準在不斷做修改,主要的基礎是綠色產業目錄。中國的起草標準是一致的,有一個共同的基礎。

標準的目的是爲了防止“洗綠”的風險。如果沒有明確的對綠色界定的標準,很多機構包括企業都可能說自身做的事情是綠色的,但實際上拿了綠色資金並不一定用到綠色項目中,這就會導致“洗綠”風險。爲了防範這個風險,一個重要的制度安排是要有一套官方的對綠色的界定標準。

環境信息披露現在叫可持續信息披露。爲什麼要披露?因爲要解決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很多企業做的是綠色的、低碳的項目,但如果不進行披露,它可能就無法把綠色和低碳的環境效益傳導到投資人那邊去,從而投資人就無法有效的識別真正綠色和低碳的項目。爲了解決這個問題,就搞了一系列披露要求。比如2017年由環保部提出關於重點排放企業的強制性披露要求。後來又有人民銀行和證監會提出對企業ESG和環境信息的披露要求。這些要求到目前爲止還是比較原則性的,對一些具體的指標還沒有強制的要求,未來走向以ISSB(國際可持續準則委員會)提出的,在這個基礎上構建一套比較完整的初步走向強制的對融資企業ESG的披露要求。

三是政策激勵。爲什麼要有激勵?很多綠色低碳項目有很好的環境效益,比如能夠減碳,能夠減少環境污染,但不一定在早期能賺很多錢,私營部門資金未必參加進來,但政府又想做這件事,因爲有很好的社會效益、環境效益。希望通過一定的激勵機制,包括通過財政、金融、產業的激勵政策,引導更多社會資金在早期就參與到這些綠色項目中來。

在中國,已經落地了很多這一類的激勵措施,包括央行層面有碳減排實施工具,央行通過一些商業銀行爲綠色項目提供低成本的融資。地方層面有不少綠色金融改革試驗區拿出他們自己的激勵機制,包括通過貼息、擔保等等手段來降低投資者在綠色領域當中的融資成本,也提升他們的股權回報率,從而激勵更多社會資本參與到綠色項目。

第四個支柱方面,現在已經形成了一個產品體系。原來講的綠色金融產品,大概十年以前很多人認爲就是綠色信貸。其實綠色信貸也確實存在很多年了,但到了2014、2015年我們開始研究綠色金融體系時就發現光靠綠色信貸還不夠,因爲有很多不同綠色實體當中產生的需求不能完全被綠色信貸滿足,比如有些項目是中長期的,需要比一般銀行提供的綠色信貸更加長期線的金融產品的支持,所以2016年就搞了綠色債券市場,在這個市場上可以發行3年、5年、10年、20年期的綠色債券,從而匹配比較長期項目的融資需求。

當然,也不止是綠色信貸和綠色債券,產品體系中已經有了包括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綠色基金、綠色ETF、綠色REITs等等,新的創新類產品還在不斷涌現。目前中國已經形成全球最大的綠色信貸市場,目前餘額是27萬億人民幣,形成全球第二大的綠色債券市場,綠債餘額1.7萬億人民幣。綠色基金支數據不完全統計已經達到1000支以上。這些總量看上去很大,佔到全部金融活動比例還不是很高。信貸現在27萬億的綠色信貸餘額,佔全部信貸餘額11%左右,未來還會有很大的上升空間。綠色債券比例更低,未來上升的速度可能會更快。

第二個話題,綠色金融領域中國內外一些最新動態。

動態其實很多,因爲時間關係,我想講三點:第一點,關於轉型金融;第二,關於ISSB,可持續披露方面的國際準則;第三,金融怎麼樣支持生物多樣性。

關於轉型金融,我過去兩年講了不少,逐步形成了一個共識,僅僅靠傳統綠色金融來支持所謂“純綠”的經濟活動,包括光伏、風電、電動車等等,這是不夠的。它雖然能推動我們在新能源相關領域中的快速發展,但還不能夠充分支持高碳企業向低碳的轉向。什麼叫高碳企業?在八大碳市場覆蓋的行業,包括煤電、鋼鐵、水泥、有色、化工、造紙、航空等等,還有兩大沒有被全國碳市場覆蓋的,包括建築行業、公路交通。這十大行業都納入進來,我們會發現它們的經濟活動總量佔到GDP比重遠遠大於“純綠”經濟佔GDP的比重,因此轉型金融未來也需要很多資金投入到高碳企業向低碳轉型中。比如對轉型活動要有明確的界定,對轉型的主體尤其是接受轉型金融的企業必須有明確的披露要求,要有一系列轉型金融的政策激勵機制,以及適合轉型金融的產品和工具等等。這些問題都沒有完全得到解決,過去幾年在國內外已經有了一些產品,包括可持續的貸款、債券等等,我們剛纔講的一些問題還沒有形成系統性的解決方案。去年G20可持續性工作組當中形成了一個全球性的共識,當時我深度參與了這個方案的起草工作,這個方案名字叫《G20轉型金融框架》,去年11月份在印尼巴厘島得到G20峰會領導人明確的支持。這個框架現在在各個國家都得到了高度重視,包括在中國,央行也參考《G20轉型金融框架》,正在例草關於轉型金融相關的政策文件,包括目錄和目錄的使用說明。在地方層面也有做得比較領先的綠色金融改革試驗區。尤其是湖州,前一段已經推出了地方版的轉型金融目錄,把什麼叫轉型金融講得比較清楚了。湖州的總共覆蓋了106個轉型活動,包括提出了一系列具體的措施,包括用擔保、貼息來支持一些具體的轉型項目。這些都是非常值得借鑑和推廣的好的做法。

簡單說一下ISSB(全稱:International Sustainability Standards Board),主要工作是要提出一套全球可適用的關於可持續信息披露的準則。背景是過去幾年全球提出了很多很多跟可持續、能源、氣候、環境、生物多樣性相關的披露準則、要求、模板。這些不同的準則要求都不一樣,會造成對資本市場來講一些混亂的信息。爲了解決這個問題,在將近兩年前,由G20之後成立了ISSB的國際組織,專門來編制一套適用全球的可持續的披露準則。最近在6月底時他們已經拿出了兩套準則的模板,S1、S2。S1指對可持續信息披露的總體要求,S2指對氣候相關的,尤其是碳排放相關的披露的具體要求。我想大家要特別關注的是S2裡對未來披露的主體,短期來講是大的企業和金融機構他們要披露範圍1、範圍2、範圍3碳排放的信息,要披露向低碳、零碳轉型的計劃,要披露氣候相關的壓力測試的結果。這些對很多中國的主體來講還是比較新的話題,很多企業和機構可能還沒有準備好。在不久的將來,由於監管部門的努力,很可能會成爲監管要求,所以在這兒我做一個提醒,希望大家特別關注ISSB的準則內容以及在各個國家和地區被監管採納的動態和進展。

第三個國際比較新的動態是進一步對生物多樣性議題給予關注。

其實幾年以前有一個國際組織叫NGFS,全稱叫Central Banks and Supervisors Network for Greening the Financial System,由全球100多家央行和監管部門共同組成的政策討論和協調的國際平臺。我曾經在NGFS上擔任過四年的理事會成員。在那期間我就牽頭了NGFS的研究組,這個研究組明確提出央行和金融監管部門必須要關注生物多樣性。因爲生物多樣性喪失很可能會成爲全球金融風險的一個重要來源,而防範金融風險、維持金融穩定是央行重要的責任。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講,央行和監管部門必須要關注這個議題,同時要開始準備好一些政策和標準,包括未來要推動與生物多樣性相關的一些既定標準的制定,一些披露要求的制定,並推動金融體系來創造更多的適用於支持生物多樣性和自然保護的金融產品。

此後,G20對生物多樣性的議題也給予了比較多的關注,包括今年在G20議題中就有這麼一項,叫做跟自然相關的披露,已經在今年的成果當中得到了一定的展示。我希望未來尤其是在巴西,當然明年主席國期間會給這個題目更多的關注。

去年年底在COP14上,這是中國擔任主席的生物多樣性大會,最後是昆明蒙特利爾生物多樣性大會形成了一系列全球共識,其中最重要的是保護30%的陸地和保護30%的海洋。這些共識需要大量資金來加以落實。到目前爲止我們估計可能只有10%左右用於保護生物多樣性的資金已經到位,還有90%籌不到。主要原因是社會資本沒有充分參與。因此,從這個角度來看,未來的金融體系要更加關注如何保護自然和保護生物多性。

時間關係,我就講到這兒。再次感謝本站的邀請,也預祝今天論壇圓滿成功,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