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發力“一帶一路”或將改寫全球醫療旅遊版圖

新華社北京4月11日新媒體專電(記者許林貴 塗超華 高帆斯維特蘭娜是一位有兩個孩子俄羅斯媽媽,兼顧工作與家庭相當不易,但最讓她煩惱的是腰頸椎病的長期折磨。

在老家伊爾庫茨克,斯維特蘭娜常去醫院止痛針,不過藥效似乎維持不了多久。

一次偶然的機會,她聽聞東方的古老中醫可以緩解症狀。經過和朋友確認,斯維特蘭娜決定帶上孩子,飛向中國濱海度假城市三亞。在三亞市中醫院,她每天治療兩個小時,其他時間和孩子們在海邊享受悠閒時光。

“不用吃藥,不用打針,見效快,還能度假,這太棒了。”她通過翻譯告訴記者。

海南旅遊發展委員會統計,近7年來到海南的俄羅斯遊客約80萬人次。有調查顯示,其中近八成的人都會花時間做中醫保健。

2016年12月25日,外國遊客在三亞大東海沙灘上曬太陽。新華社記者楊冠宇

國際醫療旅遊概念的興起可追溯到上世紀中葉。到了上世紀80年代,該產業在哥斯達黎加、巴西等拉美國家蓬勃發展,這些市場以低廉高質的醫療服務吸引了一批歐美顧客。

據美國國際醫療行業組織無國界患者統計,每年全球至少有1000萬人跨境接受醫療服務。該組織首席執行官約瑟夫·伍德曼說,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東南亞國家在國際醫療旅遊業的崛起,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已躋身世界主要醫療旅遊目的地。

約瑟夫·伍德曼說,中國市場剛剛興起,潛力巨大,特別是中醫對外國人很有吸引力。“我們相信中國的競爭力,與周邊國家相比,一定能提供性價比更高的健康服務。”

;2017年2月17日,在三亞市中醫院,醫生唐毅辦公室掛着一面俄語錦旗。新華社記者塗超華攝

鍼灸、推拿、拔火罐等外國人看來不可思議的療法背後,蘊含了中華民族深邃的哲學思想。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副院長凱文說:“在世界傳統醫學界,中醫的體系保存得最完整。中國發展國際醫療旅遊,外國人爲什麼來?一定是衝着中醫而來。”

去年夏天,北京中醫藥大學聖彼得堡中醫中心成立,這也是俄羅斯歷史上第一所獲得法律認可中俄合作中醫院。院長王朝陽說,中醫一大特點是綠色、自然,俄羅斯人民恰恰熱愛自然,他們的文化裡有很深的崇尚自然的精神。

在中國,來華就醫的俄羅斯人主要集中在東北地區、新疆和海南。

2016年10月21日, 一名俄羅斯人在黑龍江五大連池的一家療養院接受中醫拔火罐治療。新華社記者吳壯

新疆是古代絲綢之路要衝,與中亞多國接壤,在文化習俗上也有諸多相似之處。走進新疆醫科大學第六附屬醫院,從醫院外部標識到內部指示牌均有俄文標識。

據瞭解,該院自開設國際部以來,3個月時間內就已接待了來自俄羅斯和中亞地區的80多名患者。院黨委書記吳越剛從哈薩克斯坦回國。他告訴新華社記者,哈薩克斯坦當地公立醫院設備老化,服務能力有限,老百姓要排長隊等着做手術

他說,哈國民衆選擇來華就醫的越來越多。因爲兩國疾病譜接近,中國醫療優勢資源多,合作條件“誘人”,哈方中哈醫療合作積極性很高。基於區域患者普遍需求,該醫院正在建設中亞骨科中心。

在海口,總投資29億元的海南省腫瘤醫院已投入運營。這家醫院開設牀位1200張,擁有先進醫療設施設備和良好就醫環境。

如此大型的腫瘤專科醫院在建立之初就把眼光投向了世界。投資方海南第一投資控股集團董事長蔣會成說,海南旅遊資源豐富,又有輻射東南亞的地理特點,今後涉外醫院突出中醫療法,再加強與國外商業保險合作,海南做強國際醫療旅遊優勢很大。

;2017年2月24日,在哈爾濱中醫院,一位康復醫師在爲一名俄羅斯患兒進行康復治療。新華社記者王凱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和國家發改委共同發佈的《中醫藥“一帶一路”發展規劃(2016-2020年)》提出,中國要建設融中醫醫療、養生、康復、養老功能的10箇中醫藥健康旅遊示範區、100個示範基地和1000個示範項目。

如今,國際醫療旅遊服務在中國剛剛興起,行業規章制度還不完善,一些問題的出現在所難免。爲改善這一情況,以海南省爲例,政府正着手製定行業服務標準,建立中醫健康旅遊的質量保障體系

海南省中醫藥管理局局長吳明說:“只有這樣才能贏得國際市場的信任,促進中醫藥健康服務的國際化、標準化、品牌化和可持續發展。”

(原標題:中國發力“一帶一路”或將改寫全球醫療旅遊版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