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存在的“兩大威脅”,一個是臺灣,另一個曾需百萬大軍才堵住

“落後就要捱打”這句話,貫穿了我國上百年。

如今的中國也在這句話的鞭策下不斷成長,成爲了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軍事力量位列世界第三。

然而,即使我國的國防力量增強,也仍需防範“兩大威脅”。

一個是臺灣,另一個是需要百萬大軍去防範的外蒙。

那麼,如今的我國有何方法解決這一困境呢?

本文陳述內容皆有可靠信息來源,贅述在文章結尾

臺灣地緣之困局

我國的第一個缺口便是寶島臺灣,相信臺灣問題也是很多人心中的坎。

在歷史的長河中,臺灣與中國大陸的淵源極深。

早在三國時期,孫權就派遣衛溫率領衆多將士前往臺灣進行開發。

自那之後,各個朝代與臺灣之間的聯繫如同涓涓細流,不斷增多。

到了清朝,臺灣正式被納入中國的版圖,成爲中華民族大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員。

清朝時期臺灣劃歸爲中國

其實早在1683年,康熙大帝就成功收復了臺灣。

然而,當時卻有部分官員提出了放棄臺灣的想法。但施琅站了出來,他深知臺灣的重要性。

他指出,如果臺灣被外敵所佔據,那麼中國東南沿海將會陷入巨大的危險之中。

而他的話也的確在甲午戰爭後印證了。甲午海戰失敗後,日本侵佔了臺灣。

圖片來源於網絡

信息來源於海峽之聲2024年8月19日發佈

中國的沿海地區便時刻籠罩在日本海空軍的威脅之下,沿海百姓的生活受到嚴重影響。

貿易往來也遭受重創,海面上時常有日本戰艦遊弋,沿海的城市隨時面臨着炮火的威脅。

1945年,隨着日本的投降,臺灣終於迴歸祖國懷抱。

可蔣介石卻將臺灣當作“反共基地”來建設,妄圖以此爲據點對抗大陸。

圖片來源於網絡

當時,楊寬曾向毛主席提出建議,希望能夠先解決臺灣問題。

但由於解放軍缺乏足夠的渡海船隻,海軍力量相對薄弱,對臺灣的海況和地形也還不夠熟悉等。

再加上戰略決策有着先後順序的考量,就這樣,解放臺灣的最佳時機遺憾地錯過了。

而朝鮮戰爭的突然爆發,更是讓局勢發生了巨大變化。

美國第七艦隊進入臺灣海峽

美國第七艦隊迅速進入臺灣海峽,像一道堅固的屏障橫亙在兩岸之間,使得解放臺灣的窗口徹底關閉。

如今的臺灣,它已然成爲美國遏制中國的“第一島鏈”上,極爲關鍵的組成部分。

美國以“臺灣有事”爲藉口,想要在日本和菲律賓部署中程導彈,加劇臺海緊張局勢。

其射程能夠覆蓋廣州、上海等重要城市,時刻威脅着中國的沿海發達地區。

美國艦艇

信息來源於環球網2024年11月26日發佈

值得一提的是,臺灣在過去還曾有發展核武的能力。

雖然後來被美國干涉阻止,但這也足以說明其軍事潛力不容小覷。

如今的臺灣擁有一定規模的軍事力量,而“臺獨”勢力在美國、日本等一些別有用心國家的支持下,不斷地與祖國大陸進行對抗。

他們的所作所爲嚴重損害了中國的國家主權,對中國的安全構成了極大威脅。

圖片來源於網絡

信息來源於長安街知事2024年11月25日發佈

在海洋經濟方面,臺灣海峽是重要的海上通道。

“臺獨”行徑使得這一區域的貿易往來,面臨諸多不確定性,影響了中國與其他國家的貿易交流。

在能源安全上,許多運往中國的能源運輸船都要經過臺灣周邊海域。

一旦出現動盪,能源供應可能會受到衝擊。

貿易運輸船隻

更爲嚴重的是,如果“臺獨”勢力的陰謀得逞,還可能引發分裂的多米諾骨牌效應。

周邊一些地區可能會受到不良影響,從而威脅到整個國家的領土完整和長治久安。

所以,臺灣問題始終是中國地緣政治中,亟待解決且至關重要的問題,它關乎着國家的核心利益與民族的未來走向。

臺灣是中國的

蒙古地緣之往昔

而另一個缺口便是位於我國北方的蒙古,如果它被敵對勢力利用,將對我國造成嚴重威脅。

其實在清朝前期,蒙古國層屬於清朝的統治之下。

外蒙古就像是守護邊疆的一道堅固藩屏,爲內陸地區遮風擋雨。

憑藉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在維護國家的和平穩定方面,發揮着不可忽視的作用。

清末列強瓜分中國

然而,晚清時期的中國國力逐漸走向衰弱。西方列強像貪婪的惡狼一般,掠奪中國領土。

他們先是奪走了外東北和外西北的大片土地,而後又將貪婪的目光投向了外蒙古,開始不斷地向外蒙地區進行滲透。

他們暗中勾結外蒙的一些勢力,試圖在這片土地上謀取更多的利益。

隨着清朝的最終滅亡,國內局勢陷入混亂。

沙俄更是明目張膽地攛掇外蒙的王公貴族們叛國,企圖將外蒙從中國的版圖中分裂出去。

徐樹錚與他人合照

十月革命的浪潮席捲而來,當時徐樹錚抓住時機,毅然率軍奔赴外蒙。

徐樹錚成功解放了外蒙的諸多要點,讓外蒙在那一段時間內又重新與祖國有了緊密的聯繫。

但好景不長,蘇俄後續又進佔了外蒙,局勢再次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到了1924年,在蘇俄的控制之下,蒙古國成立了。

儘管在當時並沒有獲得國際上的廣泛承認,但它卻像一顆不安定的棋子,被放置在了地緣政治的棋盤之上。

蒙古國

信息來源於新浪財經2024年7月29日發佈

九一八事變之後,亞洲的局勢變得愈發複雜。

日本和蘇俄在遠東地區有着諸多利益衝突,雙方互不相讓。

矛盾不斷升級,最終爆發了激烈的張鼓峰戰役和諾門坎戰役。

戰火紛飛,硝煙瀰漫,無數士兵在戰場上浴血奮戰。戰後,雙方簽訂了《中立條約》。

但這一所謂的中立條約,卻相互承認了對方扶持的傀儡政權,這無疑是對中國主權的一種嚴重侵犯。

1939年諾門坎戰役

二戰末期,蘇軍的行動再次讓外蒙成爲了焦點。

蘇軍從外蒙出動,橫掃了東北、華北的大片地區,所到之處,一片狼藉。

而二戰結束後,由於雅爾塔會議上各國之間的利益博弈。

以及蔣介石與蘇聯簽訂的相關協定,外蒙最終走向了所謂的“獨立”。

外蒙的“獨立”給中國帶來了極爲嚴重的地緣威脅。

蒙古國

曾經華北地區的天然屏障消失得無影無蹤,在東北與華北之間形成了,一個極爲狹窄且敏感的“雞脖子”地帶。

蘇軍憑藉外蒙的地理位置,可以輕易地威脅到東北、內蒙、新疆三個地區。

1970年,中蘇交惡的時期,蘇聯在外蒙大量增兵。

這支軍隊的摩托化部隊機動性極強,傘兵力量更是猶如從天而降的神兵,令人膽寒。

圖片來源於網絡

而且外蒙距離北京非常近,蘇聯的軍事行動對中國構成了巨大的生存威脅。

爲了應對這種威脅,中國不得不停止裁軍計劃,轉而擴充軍隊。

在北方地區修建人造山,積極開展三線工程建設等一系列防禦措施。

大三線建設

甚至在對越反擊戰的時候,北方邊境仍然保留着大量的軍隊。

目的就是時刻防備着蘇聯,從外蒙方向可能發起的突然襲擊。

蘇聯還曾多次在外蒙進行軍事演習,那震耳欲聾的槍炮聲和龐大的軍事陣容,無疑是對中國的一種恫嚇行動。

圖片來源於網絡

臺蒙現況應對之計

不過,不管是臺灣還是蒙古國,隨着我國綜合實力增長,我們也有了應對措施。

雖然如今臺灣局勢依舊令人揪心,背後還有美、日等外部勢力在興風作浪。

不斷地煽動對立情緒,讓臺灣與祖國大陸處於緊張的對抗狀態。

但我國前段時間在臺海周邊的演習,也讓他們看到了中國的實力,以及維護國家領土完整的決心。

中國海軍實力

在如今這個海洋經濟蓬勃發展的時代,臺灣的地位舉足輕重。

中國大量的貿易往來都要經過臺灣周邊海域,一旦臺灣局勢失控。

中國的貿易通道可能會遭受嚴重干擾,能源運輸船的航線也會面臨巨大風險。

畢竟許多能源資源都要從海外運抵大陸,而臺灣海域是重要的必經之路。

臺灣自身十分富庶,在軍事、經濟、文化以及政治等衆多方面,都與大陸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

圖片來源於網絡

從軍事角度看,它的地理位置有利於防禦外敵從海上的入侵。

經濟上,其發達的產業如電子科技等,對大陸的產業互補有着重要意義。

文化方面,臺灣傳承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並有着獨特的地域文化特色,能爲中華文化的多元性添彩。

政治上,臺灣迴歸祖國是實現國家完全統一的關鍵一環,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征程中必須要解決的核心問題之一。

臺灣

對於大陸在科技與經濟發展的長遠佈局裡,臺灣就像是一顆璀璨的明珠,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所以解放臺灣已經是刻不容緩的任務,它關乎着國家的主權、民族的未來以及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期盼。

而如今的外蒙古,對我國暫時沒有那麼大威脅了。

隨着蘇聯的解體,曾經那個強大的軍事威脅源頭崩塌了,而如今的俄羅斯也不復當年蘇聯的輝煌,實力有所衰落。

蒙古軍隊

外蒙方向的軍事壓力相較於以前已大大減輕。

況且現在中俄關系處於友好穩定的狀態,俄羅斯沒有能力也沒有意圖,像蘇聯時期那樣在外蒙陳兵百萬。

美國雖然一直對全球事務指手畫腳,但外蒙地處中俄之間。

它要是駐軍在那,在戰略上並沒有太多實際意義。

蒙古國

況且蒙古國政府也明確表示,不會讓外國軍隊在其境內駐軍。這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地區的軍事穩定。

外蒙的發展較爲落後,雖然地下蘊藏着豐富的礦產資源。

可對於中國來說,這些資源並非是不可或缺的。

由於外蒙是內陸國家,陸地運輸成本高昂,這使得其礦產資源在市場上的競爭力大打折扣。

蒙古國礦產資源

如今外蒙已經是一個主權國家,中國應該以更加開放和長遠的眼光面向未來。

外蒙的地緣威脅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中俄關系未來的走向。

如果中俄關系持續向好,外蒙地區的地緣政治風險就會進一步降低。

但這並不意味着中國可以掉以輕心,仍然需要時刻留意該地區地緣政治的細微動態。

以便在任何變化發生時都能從容應對,保障國家的地緣安全與穩定發展。

中國軍隊

結語

隨着中國的日益強大,外蒙的威脅也逐漸減弱,如今最重要的還是早日統一臺灣,這纔是全體人民一直牽掛的事情!

蒙古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