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週恐生兩臺…第一個走巴士海峽 「第二個威脅更大通過臺灣」

記者陳俊宏臺北報導

中央氣象局表示,今天(19日)依舊高溫炎熱,中南部山區留意午後陣雨。前氣象局預報中心主任吳德榮說,歐美模式預測下週可能生成兩個颱風,「前一個穿巴士海峽,第二個威脅恐更大。」

▲下週可能有颱風生成,圖爲23日清晨的「風場預報顯示圖」。(圖/翻攝氣象局網站

氣象局說,今太平洋高壓持續影響,高溫約33到35度,大臺北地區還是有機會來到36、37度左右;降雨部分,中南部地區還是有機會出現午後雷陣雨,至於北部地區、東半部地區午後雷陣雨的區域,仍較偏向山區一帶;另外,東南部及恆春半島偶有零星對流海面移入,有機會出現局部短暫陣雨。

氣象局指出,菲律賓東方海面至巴士海峽一帶,在週日(20日)後易熱帶系統發展,不排除有進一步發展爲熱性低氣壓或颱風的可能。

▼吳德榮說,左爲歐洲中期預報中心(ECMWF)模式模擬下週四晚間8時的地面圖,熱帶系統快速移入臺灣強度較弱;右爲美國(GFS)同時的模式,模擬下週五晚間8時熱帶系統在臺灣上空、強度較強(達颱風強度)。(圖/翻攝「三立準氣象•老大泄天機」氣象專欄

氣象局表示,下週一(21日)之後的天氣主要受熱帶系統影響,而熱帶系統的發展及路徑決定對臺灣的影響程度,如果系統發展強度越強、路徑距離臺灣越近,則影響程度越大,目前不確定性仍高,因此下週一後的天氣仍有相當變數

吳德榮在「三立準氣象•老大泄天機」氣象專欄說,下週第一個熱帶系統,各國最新的模式模擬路徑相近,強度則較不一致;下週二(22日)至週三(23日),第一個「熱帶低壓」或「輕臺」(歐洲模式模擬較強,美國模式模擬較弱)通過巴士海峽,進入南海,其「外圍環流」將給東半部及南部山區帶較大的降雨,也給巴士海峽帶來強風巨浪,其他地區也有降雨機率。吳德榮指出,下週第二個熱帶系統,因模擬的時間較長(6至8天),對各國的模式而言,理論上皆有比較大的不確定性;根據最新模式模擬,下週四(25日)或週五(25日),第二個熱帯系統有機會在臺灣東南方海面發展。

吳德榮說,歐洲(ECMWF)模擬,下週四晚間8時即快速移入、強度較弱;美國(GFS)模擬則移速較慢、強度較強(達颱風強度),下週五、下週六通過臺灣。他表示,跟前一次模擬比較,歐洲(ECMWF)修改的幅度較大,美國(GFS)略修快、修強,但相對比較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