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中國威脅”鬧劇,英國這次編了個大的

來源:環球時報

倫敦有關“中國威脅”的捕風捉影,越來越朝着荒誕的方向發展了。英國副首相道登25日在議會公開指責中國,稱“隸屬於中國政府的黑客”參與了兩起針對英國民主機構和議員的網絡攻擊,還宣佈對兩名個人和一家公司實施制裁。有英媒渲染稱,北京從中獲取了4000萬名選民的個人詳細信息。道登還說,美國等國際夥伴也將就他們遭受的“類似中國網絡攻擊”發表聲明。這也許是西方又一場集體抹黑中國的起手式。

此前,在英媒的報道中,“凱特王妃消失”在全球引發的廣泛關注,也跟中國掛上鉤了。英國《每日電訊報》的文章,在沒有提供任何證據的情況下,稱這種現象是由於“中俄網軍在推波助瀾”,還說中俄用擴散英國王室負面信息的方式“威脅英國的國家安全”。從盜取4000萬選民個人信息、蓄意破壞英國的民主,到大肆炒作凱特王妃新聞、影響英國王室的聲譽和國家安全,好像中國對英國有着數不盡的企圖心,一天到晚什麼事情也不幹,就專門盯着英國要害它。這被害妄想症的症狀,給個重度的診斷應該不爲過。

這幾年,英國差不多成了西方國家中炒作“中國間諜”“中國威脅”最起勁的之一。中國產的攝像頭因被懷疑是“間諜攝像頭”而遭遇禁令,中國產的電動汽車是北京監視英國公民的“四輪特洛伊木馬”,在英國海軍中有着長期僱傭慣例的香港洗衣工也因爲所謂“間諜風險”而被辭……英國方面有關“中國間諜”“中國威脅”的離奇控訴,足夠整理成一本《被害妄想症案例大全》。

目前來看,倫敦對於這種令人啼笑皆非的鬧劇和妄想症,還有點陶醉其中的感覺,一路朝着荒誕狂奔,甚至把這當成提升“全球影響力”的抓手。衆所周知,“脫歐”後的英國在經濟上陷入低谷,在外交上丟失了一些存在感,爲了彰顯自己在美西方陣營中核心成員的地位,似乎只有緊跟美國找中國的麻煩,才能坐穩“副駕駛”的位子。

事實上,盯着對方搞破壞、搞滲透的不是中國而是英國。中方此前通報過一個案例,就是英國秘密情報局(MI6)利用境外某諮詢機構負責人爲英方刺探蒐集涉華情報,物色人員供MI6策反。英媒也曾報道過,MI6等機構發廣告招募會說中文的人才參與情報活動。這也是爲什麼一些英國政客會對所謂中國滲透和中國影響那麼敏感、害怕,這是他們自己想法和行爲的投射。

就網絡攻擊和網絡間諜問題而言,正如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所說,網絡攻擊溯源問題高度複雜敏感,在調查和定性網絡事件時,應有充分客觀證據,而不是在沒有事實依據的情況下抹黑他國,更不能將網絡安全問題政治化。英國政客和媒體一再拋出未經覈實、甚至刻意曲解的信息,其目的顯然不在於尋求真相。

所謂的“中國間諜”“中國威脅”,不過是一些極端反華政客的神經質在綁架着整個國家跑偏,還刻意煽動對中國的恐懼來推進他們的政治議程、達成他們的政治目的。一方面,他們通過炒作“中國間諜”和“中國威脅”,掩蓋自己在解決英國國內問題上的失敗,轉移公衆視線。另一方面,有一些人就是不希望中英關係好。去年中英關係剛開始有對話的氣氛,馬上就蹦出來一個子虛烏有的議會研究員間諜案,故意給中英關係添堵。

關於這一次英國炒作中國“網攻”影響4000萬名選民,其實英媒的報道中已經點出了一個重要背景,就是英國在今年晚些時候將舉行大選。通過這麼吸引眼球的數字激起民衆對外國干涉的恐懼,純屬自己嚇自己不說,也是對其民主制度缺乏自信的表現。之前的一項民調顯示,43%的受訪者認爲英國“正在衰落”,只有6%的受訪者認爲英國政治體系運行良好。如果真的擔心自身的民主制度受到損害,英國該做的不是拿着大喇叭四處在外邊找敵人,而是好好尋找和解決自身的問題,敵人不在外邊,更不是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