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車市進入淡季 多種原材料短缺推升經營壓力

在海外部分地區疫情仍有反覆的背景下,國內經濟形勢持續向好,出口走強,汽車消費需求繼續保持穩定增長。中國汽車流通協會預估,今年5月份國內汽車市場銷量爲172.5萬輛,同比增長8.8%,環比上升5.0%;同時,由於去年同期疫情影響減弱,零售逐漸恢復,基數回升,預測今年5月份汽車銷量增速將有所放緩,6月份和7月份進入季節性下滑調整階段。

證券日報記者觀察到,近期河南上海海南等地出臺相關政策促進汽車消費。其中,河南提出落實全面取消二手車限遷政策;上海制定發佈了老舊汽車報廢更新補貼實施細則,促進新車消費;海南發佈2021年度穩定汽車消費措施,穩定和擴大汽車消費。

然而進入6月份,汽車市場的淡季效應也逐漸顯現。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分析認爲,麥收農忙時節,華南及東南部分地區持續降雨天氣,消費者進店看車購車減少,市場需求有所回落;此外芯片短缺的影響波及到更多車型廠家生產放緩,訂單交付時間延長。

對此,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產業協調部主任邱凱對記者表示,整體而言,5月份汽車市場經營狀況相對平穩,但沒有達到理想預期狀況。“而且芯片短缺的問題也會造成車輛交付的延長,會造成客戶的流失,對經銷商整體的經營造成不利影響。”

5月份車市銷量未及預期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發布的最新一期“中國汽車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調查”VIA顯示,2021年5月份汽車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爲52.9%,同比、環比雙降,分別下降1.3個百分點和3.5個百分點,庫存預警指數位於榮枯線之上。

5月份庫存預警指數同比、環比均有所下滑,意味着經銷商的壓力得到一定程度的釋放。但單看5月份的預估銷量,並沒出現預期的漲幅

在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秘書長郎學紅看來,影響5月份銷量變化的因素主要有兩點:其一,5月份市場相對平穩,但沒有達到理想預期狀況。“車市的銷量分大小月,4月份爲傳統淡季,5月份是大月。”郎學紅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按照以往的規律,5月份銷量會大於或等於全年月平均銷量。

其二,五一小長假部分替代了春節假期,人們返鄉出行,進而影響了進店量和成交量。節後由於個別地區疫情反覆、部分地區農忙等,導致市場需求不足,銷量環比4月份基本持平。

具體來看,對於5月份的經銷商運營情況,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指出,芯片短缺導致廠家實施減產計劃,部分經銷商表示熱銷車型存在供給緊張現象,車輛交付週期延長導致銷量不穩,並且資金困於在途車輛,週轉緊張。與此同時,原材料成本上漲,廠家促銷政策有所收緊。今年5月份全國多地舉辦了購車節活動,但活動力度相比去年同期有所縮減。

在邱凱看來,雖然此前上海車展的舉辦有助於需求的釋放,但轉換爲實際購買力還需要一定過程。

展望6月份,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判斷,6月份汽車市場進入傳統淡季,經銷商也面臨第二季度及上半年的銷量衝刺,壓力不減。此外,受芯片短缺帶來供給不足的影響,預計經銷商多以保價銷售爲主,價格戰強度低於往年同期。

原材料短缺帶動車價上漲

記者注意到,在“缺芯”、“缺鋼”、“缺銅”等多項不利因素疊加下,由於廠商經銷商難以全部承擔,因此市場上部分新車和各級別二手車的價格在5月份出現了全面上漲,其中SUV車型漲幅更大。

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高檔品牌二手車價格漲幅最爲明顯,甚至已經“邊緣化”的DS品牌價格也有所上漲。相比之下,特斯拉價格下降,一方面是因爲口碑滑坡,另一方面也是電動車侷限性決定其與一線高檔品牌仍有差距

合資品牌保值率整體上漲,大衆品牌漲幅最大,其中朗逸(參數丨圖片)、邁騰上漲2個點;自主品牌方面,領克榮威品牌漲幅較大。其中榮威全新i5轎車改款換代,二手車價格上漲;奔騰品牌與其他領先者的差距擴大,二手車市場上暫時還沒有出現新款車型。

新能源車方面,5月份,純電動車型三年車齡保值率超過40%,達到41.1%,爲近期較高水平;插電混動車型三年車齡保值率達到48.8%,較上月有所提升。具體車型來看,三年車齡的保值率排行中,進口車型價格居高不下。國產車型中,比亞迪有一定的規模優勢。一年車齡保值率排行中,五菱宏光MINI EV僅次於特斯拉Model X,排名第二。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商務部、公安部稅務總局辦公廳聯合印發了《關於推進二手車交易登記跨省通辦便利二手車異地交易的通知》。中國汽車流通協會信息部主任李鑫認爲,這將成爲促進今年二手車市場繁榮發展的具體舉措之一,宏觀經濟和政策層面的支撐,使二手車市場充滿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