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工業」拖累名義GDP 四川打趴「東北三省」奪第6名

▲▼陸媒在17日指出各省分的名義GDP排名。(圖/翻攝自21世紀經濟報導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因應「經濟轉型浪潮來襲,大陸有31個省、市、自治區的名義GDP(Nominal GDP)因此受到影響,其中,「東北三省」的黑龍江吉林遼寧更是集體下滑,而遼寧省在1978年曾以經濟總量人民幣229.2億元(約新臺幣1200億元,下同)獲得全國第3,在2014年時卻跌至第7名,2015年時甚至僅有第10名,反觀四川省卻躍升到第6名。

據《21世紀經濟報導》指出,黑龍江、吉林和遼寧的名義GDP增長率分別爲-0.29%、3.41%和0.26%,而山西新疆甘肅則分別爲0.32%、0.55%、-0.66%,而21世紀宏觀研究院彙總各地經濟數據後發現,全國約有13個地區的經濟總量排名出現變動,前十名中就有一半的地區排名有所變動。

值得注意的是,四川省在2014年僅爲全國第8經濟大省,在2015年時卻超越河北及遼寧,成爲第6經濟大省,僅次於上海江蘇、遼寧、山東廣東;此外,湖北湖南在2015年的經濟總量分別約新臺幣1.51兆、1.48兆元,比上一年實際增長了8.9%、8.6%,名義增長了7.9%、7.4%,不僅已經超過了遼寧,與河北經濟總量約1.52兆的差距也不大。

21世紀宏觀研究院發現,2015年經濟總量前5個大省的經濟增速均爲8%以上,但西部、東北不少省份經濟放慢,與經濟大省拉開了距離;其中,廣東經濟增速爲8%,高於2014年的7.8%;浙江2015年經濟增速爲8%,也高於2014年的7.6%;排名第一的西藏重慶則爲11%,都比2014年的10.9%、10.8%要快;因此,重慶在2015年經濟總量超越黑龍江,陝西貴州江西也分別超過內蒙古、新疆、天津的經濟總量,廣西也超過了天津及江西。

21世紀宏觀研究院指出,河北2015年的服務業比重僅佔40%左右,第二產業(主要是工業)比重仍達到50%左右,而河北政府預計在今年要壓減鍊鐵產能1千萬噸、鍊鋼8百萬噸、水泥150萬噸、平板玻璃6百萬重量箱,但名義GDP仍難以在短時間快速增長;因此,湖北、湖南今年名義GDP增速達到6%以上,就可能超越河北,成爲全國第七、第八經濟大省,而福建則有望縮小與遼寧的差距,並在2017年成爲全國第十經濟大省。

此外,21世紀宏觀研究院也整理被超越的各個省市情況,指出遼寧規模以上工業增速爲-4.8%,位列全國倒數第一;山西規模以上工業增速爲-2.8%,位列全國倒數第二;黑龍江爲0.4%,河北爲4.4%,也排名較後;再者,黑龍江的石油產量每年下降100多萬噸,河北、遼寧的鋼鐵等產能下降,都直接影響了經濟總量,明顯是「重工業」拖累這些縣市的經濟總量,但鋼鐵或機牀等相關高端產品仍需要進口,也表明重工業還需要有創新和提升,加上全球以石油等爲表徵的大宗商品價格暴跌,將使大陸以原材料能源等作爲支柱產業的省份的經濟繼續受到打擊,勢必要面臨「轉型」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