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名義GDP跌至世界第四,日本反思

來源: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駐日本特約記者 潘小多 張小芳】據日本《每日新聞》16日報道,日本內閣府15日公佈的2023年名義國內生產總值(GDP)初步數值爲591.482萬億日元。按美元計算,日本2023年名義GDP爲4.2106萬億美元,低於德國的4.4561萬億美元,使日本世界排名跌落至第四位。這也是自1968年以來,日本名義GDP時隔55年首次落後德國。在日本,圍繞“日本被德國反超”的討論幾乎貫穿過去一整年。時下這一話題再次引起廣泛關注,不少日媒將其歸結爲日元貶值和日本經濟長期低迷。

名義GDP是按當年市場價格計算的一年所生產的全部產品和勞務的價值,與實際GDP相比,更易受到市場價格波動影響。據日本廣播協會(NHK)網站15日報道,日本內閣官房長官林芳正表示“有必要留意,以美元換算的GDP受物價和匯率走勢的影響很大,但自泡沫經濟破滅以來,企業抑制投資,導致消費停滯和物價低迷,進而抑制了經濟增長。”日本經濟再生大臣新藤義孝表示:“必須爲日本進一步進行結構改革、儘快實現新的經濟增長創造條件。”

據NHK分析,日本被德國超越首先是受日元貶值和物價上漲的影響。日元匯率在2011年一度達到1美元兌75日元,但去年平均下降至1美元兌140日元。日本《朝日新聞》提到,最近日元進一步貶值,若這一趨勢持續下去,日本今年將很難扭轉被德國超越的趨勢。此外,名義GDP還受物價波動影響。去年,德國除去物價波動的實際GDP增長率爲-0.3%,但由於俄烏衝突等原因,能源價格飆升,名義GDP增長了6.3%。

其次,日本國內消費和投資沒有增長。在上世紀90年代泡沫經濟破滅後,日本長期處於低增長和通貨緊縮狀態。由於工資沒有大幅上漲,個人消費增長乏力,企業也對國內投資持謹慎態度。第三,生產率低迷依然持續。“日本生產性本部”的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日本每小時勞動生產率在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38個成員國中排名第30,遠遠落後於排名第11位的德國。此外,日本政府提出的增長戰略和結構改革也難見成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去年10月預計,日本名義GDP很可能在2026年再次被印度超越,成爲世界第五位。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注意到,日本媒體在強調日元貶值是導致GDP規模不如德國的同時,也不忘突出德國經濟自身存在的問題。《朝日新聞》16日稱,德國經濟目前正遭受能源價格高企、人力資源短缺和出口下降的“三重打擊”。《每日新聞》16日還指出,從日本的角度看,德國GDP穩步增長,但德國對中俄的過度依賴卻適得其反,德國並沒有出現成爲“世界GDP第三大國”的喜悅感。德媒“德國編輯部網絡”在一篇專欄文章中分析稱,與日本GDP排名的逆轉主要是日元疲軟造成的,而不是因日本企業疲軟。該媒體以剋制的口吻寫道:“德國應爲此感到高興嗎?或許不應該。”

繼2010年被中國超越後,日本GDP在2023年又被德國超越。但日本國內有不少聲音認爲,由於人口數量的差距,日本被中國超越只是“時間問題”,而被人口僅相當於日本2/3的德國超越則非不可避免。《讀賣新聞》16日寫道,日本經濟目前處於能否打破枷鎖、實現經濟良性循環的轉折點。企業應竭盡所能,通過投資以及改進工作方式和薪資待遇來提高勞動生產率。日本GDP跌落至世界第四位,整個日本應以此爲契機,改變通貨緊縮下的思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