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水預算用在哪?李鴻源:花的錢已是荷蘭一倍

內政部前部長李鴻源指出,近年來政治人物已經養成「一淹水就忙着說要編多少預算」的壞習慣。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凱米颱風重創南臺灣,各界質疑過去花費鉅額治水預算到底花去哪裡?內政部前部長李鴻源指出,政府當然有義務要告訴全民錢到底花去哪裡?不過他也提醒,應該回歸專業找出淹水原因。他並且質疑,近年來政治人物已經養成「一淹水就忙着說要編多少預算」的壞習慣,但「花的錢已經是荷蘭人的一倍了」,到底有沒有花在刀口上?因此應該先找出淹水的環節,接着纔是開藥方、編預算。

李鴻源指出,此次高雄雨下得太大、超過排水保護標準固然是事實,不過前瞻預算花了2000多億元,政府當然有義務要告訴全民錢怎麼花的?尤其這次重創的地方到底花了多少?做了什麼?有沒有發揮效果?不過李鴻源強調,先不要急着指責誰對誰錯,應該先回歸專業討論,如果真的有減緩淹水是應該鼓勵,但若沒發揮效果就應該思考是否真的人定勝天?

李鴻源指出,近年來政治人物已經養成「一淹水就忙着說要編多少預算」的不好習慣,一直開支票、編預算甚至編特別預算,但是過去花的錢已經是荷蘭人的一倍了,更令人納悶錢到底花去哪裡?

他強調應該先搞清楚到底爲什麼淹水?淹水環節出在哪裡?接着纔是開藥方,討論應該編多少預算。他呼籲不應該再落入舊的思考模式。李鴻源並建議,執政黨如果迴避,在野黨就應該盡責地模擬淹水的原因,發揮監督、開藥方的功能。

李鴻源坦言,高雄的治水與其他城市不太一樣,尤其愛河的潮汐如果很高,沿線的水就排不進愛河,同時這幾年都市大量開發擴張,很多原本可透水的地面變得不透水,逕流的流量增加,這就又牽涉滯洪池究竟還夠不夠的問題?

他並指出,高雄的治水有60%屬中央管轄,因此牽涉主管河川的水利署、都市內水的國土署以及地方政府,三方必須通力協調合作,在政治上有一定挑戰性。李鴻源說,韓國瑜擔任市長時代,曾經全面盤點公園、學校操場等場地如何發揮滯洪功能,當初都有規劃,只是不知道有沒有再繼續推動。

李鴻源同時質疑,這次可看到地下室停車場大淹水的狀況,不過颱風登陸前其實有兩天可準備,氣象署應該也有提前預告降雨量,應該有足夠時間通知民衆疏散車輛或設置擋水板等。

他回憶,過去他在臺北縣政府期間,每到汛期前都會公佈易淹水地區的潛勢圖,同時要求所有排水溝的污泥都要清除,海上警報一發布就要移動堤外停車場的車輛。因此從工程角度看,應該檢討過去的治水工程、預算有沒有發揮效果?另從災害管理角度,應檢討這次有沒有做到應有的防颱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