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通知存款產品集中“退場” 銀行推新品積極留客

本報記者 彭妍

隨着智能通知存款產品整改下架過渡期的結束,多家銀行智能通知存款產品於近日全面下架。而爲了適應市場變化並滿足客戶需求,多家銀行紛紛推出智能通知存款的升級功能或產品,通過提高利率和優化服務來吸引和留住客戶。

業內人士認爲,銀行下架智能通知存款產品,一方面是順應監管要求,另一方面則有利於緩解淨息差壓力,降低資金成本。

相關產品密集下架

據瞭解,智能通知存款是通知存款的“升級版”。通知存款指客戶不約定存期,支取時需提前通知銀行,約定支取日期和金額方能支取的存款業務。普通的通知存款,需要用戶操作指定爲“1天通知存款”或“7天通知存款”選項,如果通知存款時間超過了7天,但事先選定的卻是“1天”,則收益就會按照1天通知存款的利息計算。而如果是智能通知存款,則無需用戶進行預設的指定,自動按照最高收益計算。

智能通知存款產品推升了銀行的攬儲成本。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銀行下架智能通知存款產品的原因主要是順應監管要求。2023年5月份,監管部門發文調整協定存款和通知存款自律上限,並要求停辦不需要客戶操作、智能自動滾存的通知存款,同時設置了一年的過渡期。這一政策的目的是維護存款市場的競爭秩序,穩定銀行負債成本。智能通知存款產品由於其自動滾存的特性,存在高息攬儲之嫌,會對正常存款市場競爭秩序構成干擾。智能通知存款作爲一種利率相對較高、流動性較好的存款產品,對銀行的負債成本也造成了一定壓力。因此,爲了降低負債成本,提高淨息差水平,監管層要求銀行下架智能通知存款產品。

在此背景下,今年以來,智能通知存款產品加速“退場”。記者梳理髮現,近期已有中國銀行、郵儲銀行、交通銀行、招商銀行、平安銀行等超10家銀行先後宣佈下架智能通知存款或取消(個人或對公)通知存款自動轉存功能。

多家銀行推出新產品

記者瞭解到,在智能通知存款產品以及部分通知存款產品下架後,有銀行給出了替代方案。

5月15日,招商銀行停止智能通知存款業務服務並辦理業務結息。記者從招商銀行客戶經理處獲悉,該行終止智能通知存款業務後,指定客戶可以開通“智存通”業務。

據該行客戶經理介紹,下架智能通知存款,是應市場變化和監管要求。“智存通”可被視爲替代智能通知存款的產品,在開通後,5萬元以下的存款按照活期利率計算,5萬元以上的部分自動按照1000元起存的3個月定期存款計息,年利率爲1.65%。目前僅限購買過招商銀行智能通知存款的客戶開通辦理。

“相比智能通知存款,如果按照正常到期和正常計息的話,升級之後的‘智存通’其實更有優勢,收益更高一些,而升級之前的智能通知存款,存滿7天按照年利率1.5%計息。”上述銀行客戶經理說。

除招商銀行之外,中信銀行於近日推出“隨心享”,3個月爲一期,起存金額1000元,年利率1.65%。記者瞭解到,目前在該行手機銀行購買“隨心享”可選擇到期本金續存、本息續存、轉活期三種方式,若選擇續存,儲戶必須輸入續存次數,否則將無法購買,續存次數最多爲99次。據該行理財經理介紹,推出該產品主要是爲了方便客戶隨時隨地取出資金,實現資金的快速流動。

在田利輝看來,銀行推出升級產品的原因,主要是爲了滿足儲戶的存款需求,提升客戶存款體驗及滿意度,從而達到在智能通知存款產品下架背景下留客的目的。

事實上,對於銀行而言,在市場利率下行的背景下,傳統的理財產品很難維持較高的收益率。這種情況下,如何吸引並留住客戶,成爲擺在銀行面前的難題。

田利輝認爲,銀行可以通過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來留客。例如,銀行可以通過創新推出新的存款產品、提供更具吸引力的理財產品、提供綜合金融服務來增強客戶黏性。

也有銀行業內人士表示,隨着科技的不斷進步,銀行也應積極探索新的業務模式和增長點。比如,通過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推出更具創新性和競爭力的理財產品,以滿足客戶多元化的需求;藉助互聯網、移動應用等渠道,不斷拓寬產品銷售和服務範圍。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繫: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爲我們將追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