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麻街寓教於樂50年

芝麻街寓教於樂50年圖╱美聯社

《芝麻街》已經歡度50週年生日了!這個被譽爲美國長壽兒童電視節目,迄今仍深受大小孩子喜歡。它之如此深受歡迎,其秘訣在於提供真正的教育娛樂,讓學習不再枯燥無味,反成爲一大樂趣。

■"Sesame Street"is that rare thing in a child's life: truely educational entertainment.

陪伴全美兒童成長長達半世紀的《芝麻街》(Sesame Street),是美國曆來最成功與成本效率最高的學齡前兒童教育節目。由於叫好又叫座,它更突破時空與文化的限制,被配上70多種語言,在全球逾150個國家播放,傳遞「寓教於樂」的真諦

回溯到《芝麻街》1969年11月10日在美國首播後,當時曾引發好壞參半的極端反應。有人認爲這個顛覆傳統教育的電視節目,除了可教導兒童認字與簡單算數外,還反映了各行各業民衆的真實生活。

貼近生活教學易懂

不過也有學者批評,認爲電視聲光效果將引發兒童無法長期間凝聚注意力,對日後學習恐會造成不利影響。

50年過去了!雖然《芝麻街》內容歷經多次改變,但對於它所製作方式訊息抱持懷疑的聲音仍不見平息,不過這並不妨礙新生代父母迫不及待的向他們幼兒介紹「大鳥」與「餅乾怪獸」等家喻戶曉的布偶人物

目前擔任《芝麻街》執行導播的雷曼(Ben Lehmann)開玩笑地說,自從該節目開播以來,每一季都充滿了「實驗性」。他指出每年他們都會參考相關教育研究、引進發展專家與探討兒童需求,來強化他們的節目內容。他說:「我們永遠都在重新塑造自己」。

事實上,《芝麻街》的由來,最早是默賽特(Lloyd Morrisett)和庫妮(Joan Ganz Cooney)兩位教育專家的突發奇想。庫妮有一天看到小孩一邊看着電視廣告,一邊跟着哼歌,她腦中突然浮現,也許可以善加利用電視媒體來教導兒童更重要的事物

這樣的想法也開啓了電視從原本單純的娛樂工具,轉化成爲教育媒介革命性時代。

雖然在1970年代前,電視也曾有過兒童教育節目,不過多數場景都平凡無趣主持人穿着的戲服也相當愚蠢。相形之下,《芝麻街》的角色除了有各色人種,他們的談話也多像正常人,並展現正常的工作。

當然另一個讓它歷久不衰秘密,就是該節目透過有趣的包裝,傳遞了嚴肅的教育內容,此舉在當時堪稱是打破框架

布偶人物 打動小朋友

在以前教育與娛樂被外界視爲是兩條平行線。特別是在中世紀僧侶男孩教育方式就是刻苦耐勞,完全與娛樂沾不上邊。這樣的學習氛圍,直到英國哲學洛克(John Locke)主張柏拉圖的教育理念,認爲學習對孩童應是充滿玩樂與兼具娛樂後,才讓「寓教於樂」的教育哲學成爲一股主流。

不過在論及美國幼兒電視節目時,「玩樂與娛樂」的背後使命是要傳達有教育性的內容。雖然在《芝麻街》後,美國也有出現類似兒童節目,但由於商業氣氛過重,最後淪爲銷售玩具與產品的平臺,因此壽命並不長。

《芝麻街》過去擁有美國公共電視(PBS)資金協助,讓它無後顧之憂,能全力打造具有高品質的兒童節目。但剛走過半世紀的《芝麻街》,由於從PBS獲得的資金愈來愈少,在被迫向五斗米折腰下,日前宣佈將與HBO合作,讓後者訂戶能早一步看到節目內容。

這項決定也引發不少爭議,認爲這項交易將違背當初該節目矢言要讓所有兒童、不論是何者經濟背景,都能同步收看的初衷。《芝麻街》工作室對此也表示無奈,它解釋如果想要讓這個高品質的兒童節目能夠繼續生存,商業化與進行授權將是勢必在行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