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庫觀點|讓小地方成爲培養人才成長的大沃土
趙吝加.讓小地方成爲培養人才成長的大沃土[J]. 今日科苑, 2024, (5): 4-5
人才是第一資源,對於經濟社會發展具有決定性意義。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人才隊伍建設是長期複雜的系統工程。 近年來,爲了搶奪發展先機、快速建立起人才比較優勢,各地在快速城鎮化的浪潮中,相繼推出優惠政策吸引人才,甚至逐漸從 “搶人才”演變成了“搶人口”。
不可否認,通過“人才大戰”,一些地區改變了人才流失的面貌。據新華社記者今年5月份的報道,2023年,吉林、遼寧兩省實現人口淨流入,扭轉了連續十餘年的淨流出局面;黑龍江省高校畢業生留省、來省就業人數創近5年最好水平。然而,通過觀測發現,各地引才政策存在相似現象。具體而言,把吸引人才變成了獎金、住房、戶口等福利指標的比拼。綜合實力雄厚的城市選擇該路徑吸引人才具備可實施性,但衆多規模偏小、發展基礎較差的四五線城市乃至縣城等“小地方”,如果也以福利待遇作爲唯一籌碼加入到“搶人大戰”中,可能很難對人才形成吸引力,引才效果將無法保障。小地方如何在“搶人大戰”中覓得機會,有以下觀點。
首先,小地方引纔要集中有限資源引進對的人。小地方缺乏雄厚的綜合實力,產業鏈條相對不太完備,很難具備實施“廣撒網搶人口”措施的條件。唯有立足特色產業、生態資源稟賦等自身優勢,找準引才定位,提供有吸引力的工作崗位,有針對性地招攬人才,才能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以區域特色帶動高質量發展。
其次,要想方設法保證引得到人。在基本的福利待遇基礎上,小地方還要發揮非物質方面的主觀能動性,如本土企業家對於發展的迫切需求、本籍人才的鄉土情懷等,才能在“搶人大戰”中站穩腳跟。應支持有實力有活力的本地科技型企業成爲引進人才的主體。因爲企業發展中遇到的“卡脖子”技術難題直接關乎企業生存問題,與政府部門相比,有經商辦企業能力、有克服困難想法、有幹事創業耐心的本地企業家更加知道需要什麼樣的人才、從哪裡引進人才。以本地科技型企業爲橋樑紐帶,招攬人才全職工作,或通過建立科技小院、成立產業顧問組、專家工作站等方式柔性引進人才兼職工作,吸引合適的人才攻克技術難題,實現人才創造價值和企業創新發展的雙贏。此外,應以本地及周邊地區籍貫的人才爲主要引進對象,他們對當地的風土人情、方言、生活習慣更加適應,對當地有天然的感情,全職或兼職留下來的機率更大。
解決了用武之地的問題,還要及時考慮並解決人才的後顧之憂。首先是職業發展問題。可與國內高水平機構建立合作機制,保證及時跟蹤科技前沿信息的渠道順暢,保障大型科研設備共享;鼓勵政府面向基層一線單位設立項目、基金,鼓勵重大項目面向基層一線設立課題。其次是生活保障,主要需解決醫療和教育問題。醫療問題可重點保障本地急診科室建設,並與周邊大醫院合作建立基礎病遠程醫療渠道、知名醫師定期坐診機制,逐步提高本地醫療水平。教育問題可引進周邊示範學校合作辦學,邀請名師全程參與指導教學活動。
隨着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歷史任務的勝利完成,小地方的各方面條件有了大幅度改善。在實體空間距離被數字空間和便捷交通大大縮短的今天,在大城市和小地方工作生活的舒適性、便利性等方面差距正在減小,並且小地方住房、通勤、飲食等生活成本相對較低。如果職業上升空間渠道和大城市相差無幾,醫療、教育等生活保障無憂,無疑會對產生巨大的人才吸引力。
不論是在發達富有的沿海地區,還是在正努力迎頭趕上的偏遠地區,實踐告訴我們,祖國各地的小地方都能夠爲專家學者研發創新提供鮮活的一手資料,都能夠爲技術人才施展才華提供最接地氣的試驗田,都能夠爲廣大教師、醫務工作者教書育人、救死扶傷提供最有價值的工作舞臺。相信在不遠的將來,小地方將成爲培養人才成長的沃土。讓我們共同期待。
參考文獻略
《今日科苑》投稿地址:modsci.cnais.org.cn
郵發代號:18-267 全國郵局均可訂閱
編輯部地址:北京市海淀區復興路3號
電話:010-68570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