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百年風華》用共情力走進年輕人的心

講好百年黨史,其實就是解讀“青春密碼”,探尋“活力之源”,激勵更多的人繼往開來,永葆滾燙如初的赤子之心。站在歷史和當下的兩端,立足“兩個百年”的交匯點江蘇衛視於4月30日起每週五晚推出人文講述類節目《致敬百年風華》——與同類題材相比,這檔慶祝建黨百年重點電視節目洋溢着濃郁的少年氣與時代感。從觀衆構成來看,45歲以下佔比超半數,15-34歲年輕人羣達35.8%。

節目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說開去,不僅用青春敘事讓波瀾壯闊的百年曆史與當代青年有了更爲深刻的聯結,更將整季節目一半以上的篇幅聚焦於新時代的優秀青年黨員,以此致敬禮讚風華正茂、永遠年輕的中國共產黨,也讓無數觀衆看到共產黨人精神譜系薪火相傳之間血脈賡續,青春永駐

數據顯示,整季節目拿下CSM63城平均1.21%、CSM35城1.24%的佳績,#烈士的最後一封無字家書#、#陳龍演技太好哭了#、#兩彈一星元勳郭永懷#等多個話題引發熱議,#致敬百年風華#節目相關話題閱讀量超7000萬次,抖音#致敬百年風華#相關短視頻播放量超1500萬次。

鹽鹼地也能種稻子張國棟團隊裡,有100多個90後“拓荒人”,儘管不能經常回家,但對土地的熱愛讓他們堅持耕耘……

什麼是北斗速度?81個人,平均年齡31歲,用了3年零3個月,完成了原本需要20年才能做到的技術換代!

荒灘變良田,北斗耀蒼穹。7月2日晚,《致敬百年風華》在“海水稻拓荒人”張國棟團隊及“北斗三號”總設計師林寶軍科研團隊的攜手亮相中迎來收官。節目一如既往緊跟時事熱點,同時以“跳”出書本知識和新聞事件的故事講述,暢談青春與理想,與年輕觀衆構建起交流與對話的空間。

回望整季節目,在“青春的追尋”“激情燃燒的歲月”“永不停歇的探索”“壯闊東方潮”“開放的中國”“使命的召喚”“征程正未有窮期”“當今世界殊”“接力與傳承”“飛揚的青春”十大主題中,二十組具有代表性的優秀黨員所處的時代不同、所在的領域有別,但他們無一不彰顯着“以青春之我,創青春之國”的信仰。這裡有對歷史深情的回望,有向英雄和楷模的崇高致敬,例如講述了25歲犧牲血染結婚照陳毅安、17歲時奔赴朝鮮戰場的任紅舉、20歲時打破世界紀錄的女運動員鄭鳳榮的奮鬥人生,也重溫了以“兩彈一星”元勳郭永懷和中國探月工程團隊爲代表的老一代科技工作者們的逐夢故事;同時,節目囊括了在港珠澳大橋建設、脫貧攻堅、綠色治理、抗震抗疫等重大工程、重大事件中涌現的新時代奮鬥者,同時重點刻畫了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在一代又一代年輕人身上的傳承不息。

海水稻故事表演者 李乃文

郭曉峰 飾演郭永懷

透過節目,年輕觀衆們認識了一羣“青春同路人”:港珠澳大橋的建設者張洪加入項目時剛剛28歲,他的團隊也多是80後,他們用7年的青春,澆築出偉大的世紀工程;續寫“京張傳奇”的新京張高鐵總體設計師王洪雨是1981年生人,他和團隊歷經11年攻堅克難,實現了中國鐵路技術領跑世界的壯舉;從2008年抗震救災中完成“驚天一跳”的空降兵團隊,到2020年第一批抵達疫情中心的江蘇援鄂醫療隊,再到將熱血灑在扶貧路上的女孩黃文秀……他們的青春故事,用年輕人的接力、普通人的羣像,奏響了一曲征程未有窮期的青春之歌

在確定《致敬百年風華》選題的過程中,節目團隊發現很多優秀的共產黨員都有書寫的習慣,於是將他們飽蘸真情的文字加工成有感染力的劇本,再由盛一倫、陳龍、王鏘種丹妮趙巖鬆宗峰巖、郭曉峰、王茂蕾金銘保劍鋒、段博文、高曙光、張晞臨、海陸、馬浩博於毅黃品沅、張曉謙、李乃文、王洛勇等優質演員進行全新演繹。

以“青春的追尋”爲例,節目精心選取了戰火中“無字家書”故事。烈士陳毅安給妻子寫了54封家書,最後一封卻是“無字書”。當一封封“真跡”呈現在面前,當親見諸如“錢也沒得用,衣也沒得穿,但心情非常地愉快……”的文字,觀衆無法不被打動。

同時,節目組嚴謹性和權威性出發,特別強調劇中人物的對話或演講內容,大多出自他們的文章或著作,是他們思想觀點基於真實可信的形象表達,以求準確表現這些人物的立場和個性。爲此,幕後團隊精心研究,結合仔細查閱比對第一手書籍資料和人物傳記、走訪紀念館博物館、採訪相關人士等多種方式,從多方視角擷取最適合在節目裡展現的細節

以《永不停歇的探索》這期節目爲例,因“兩彈一星功勳”郭永懷先生犧牲已久,關於他的文字還停留在網絡轉載的“傳奇故事”裡,節目組專門在舊書網上訂購了所有跟郭永懷先生有關的書籍,數次求教郭永懷事蹟陳列館館長李波先生打磨劇本,並邀請到郭永懷先生的侄孫郭濤作爲訪談嘉賓,期間不斷完善細節,將談話過程變成一個立體投影儀,將郭永懷先生有血有肉的形象、最“燃”的科學獻身精神、對同事學生的有情有義、對家人的牽掛鮮活地展現出來。

細節中自見精神,平凡處亦有力量。節目自播出以來,獲得《人民日報》海外版、《光明日報》、人民網、學習強國APP等主流媒體紛紛點贊,同時還獲得了國家廣電總局《監管日報》專題表揚。

《致敬百年風華》大有“於無聲處聽驚雷,於無色處見繁花”的獨特魅力,雖顯樸實,卻澎湃有聲,久久激盪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