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搶低空經濟,產業基金遍地開花

21世紀經報道記者 閆啓 北京報道

隨着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技術的成熟和運用,萬億級別的低空經濟市場正在加速形成,各地發展低空經濟的熱情高漲,全國各地紛紛設立低空產業基金。

5月16日晚消息,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發佈《北京市促進低空經濟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4-2027年)》公開徵求意見。其中提到,成立由市領導牽頭的低空經濟發展工作領導小組,推動解決一批低空經濟重大政策、重點事項和重要問題。力爭通過三年時間,低空經濟相關企業數量突破5000家。

無獨有偶。近日,安徽省低空經濟產業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在蕪湖灣沚區成立,基金出資額10億元人民幣。此前,安徽省發展改革委印發《加快培育發展低空經濟實施方案(2024—2027年)及若干措施》。根據方案,到2027年,安徽省低空經濟規模和創新能力將達到全國領先水平,打造合肥、蕪湖兩個低空經濟核心城市,低空經濟規模將力爭達到800億元,規模以上企業力爭達到240家左右,生態主導型企業3至5家。

安徽省低空經濟基金不是孤案。之前,重慶市梁平區宣佈組建10億元的低空經濟產業基金,用以支持低空經濟發展;山西省設立山西省低空經濟和通用航空業發展基金,打造低空經濟、通用航空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江西省九江市共青城市依託私募基金小鎮撬動社會資本,組建50億元的低空經濟產業發展專項基金;貴陽國家高新區構建“3+2+1”低空經濟產業基金體系,參與設立8只基金,基金總規模45億元,加大對低空經濟發展的資金支持;廣州開發區、黃埔區簽約100億低空產業創投基金;武漢市也鼓勵各區設立低空經濟專項基金,市、區共同形成總規模不低於100億元的低空經濟發展基金羣。

低空經濟作爲新質生產力的代表,正通過技術的革命性突破和生產要素的創新性配置,整合航空器研製、低空空域飛行、基礎設施建設運營等各種業態,推動經濟活動由“平面”向“立體”轉變。隨着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技術的成熟和運用,萬億級別的低空經濟市場正在加速形成,各地發展低空經濟的熱情高漲。

去年11月,自貢創新資本投資有限公司與沃蘭特航空技術公司簽署了投資及發展支持的合作協議,以產業基金股權投資形式,支持貢井區引進上海沃蘭特eVTOL智能製造基地項目。該項目將落地自貢航空產業園內,總投資規模20億元,預計建成達產後年產值約75億元。此外,雙方還將在資本投入、起降基地建設、飛機租賃等方面深入合作。

沃蘭特高級副總裁、合夥人黃小飛認爲,正是 “天、地、人、機”四大基礎性要素的變革,導致了eVTOL行業迎來重大發展機遇。他表示,“天”是指空域,隨着我國空域管理改革已經取得一定成就,天空從一種限制性要素變成了一個生產性要素,釋放空域可以孕育多個萬億賽道。“地”是指基礎設施,2019年交通運輸部法制司修改了《通用航空經營許可管理規定》,意味着不用修建機場即可發展民航,大幅降低准入門檻進一步大幅降低了eVTOL對基礎設施的要求。“人”是指航空產業工人和高端人才。“機”則是指產業鏈配套,尤其是新能源三電系統(電機、電控、電池)目前已經實現對傳統燃油領域的彎道超車,而eVTOL產業鏈與新能源汽車高度相似,我國在產業鏈上具有優勢。

中國民航局發佈的數據顯示,到2025年,低空經濟市場規模將達1.5萬億元,到2035年有望達3.5萬億元。面對如此大規模市場,以eVTOL爲代表的相關產業成爲創投基金重點佈局對象。億航智能、時的科技、零重力、沃蘭特、峰飛航空、小鵬匯天、沃飛長空、御風未來等國內頭部eVTOL企業背後均有創投機構支持。2022年初,明勢資本領投了沃蘭特的天使輪融資並在後續輪次持續跟投,合夥人夏令表示:“我們認爲,中國eVTOL整機研製已經實現了關鍵技術突破,開始進入協作完成產品適航並最終有望實現量產,產業鏈上下游也將出現更多投資機會。”

黃小飛指出,目前eVTOL產業應用場景的第一公里尚需跨越、缺乏高能級的產業資金的支持,他呼籲政府部門以國際視野提前規劃統籌低空產業,爲中小企業量身定製政策,陪伴企業共同成長。“希望未來有更多的產業資本、國家級基金進入,幫助eVTOL產業鏈接產業端資源、融入應用場景,更好地讓eVTOL服務生產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