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果所揭示呋蟲胺和氟啶蟲酰胺及其代謝物在蘋果上的殘留行爲及潛在風險

核心提示: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瓜果質量安全監測與控制技術創新團隊在農林科學Top期刊《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上發表題爲“Residual behaviors and health risk assessment of dinotefuran, flonicamid, and their metabolites during apple growth, storage, and processing”的研究論文。……(世界食品網-www.shijieshipin.com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瓜果質量安全監測與控制技術創新團隊在農林科學Top期刊《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上發表題爲“Residual behaviors and health risk assessment of dinotefuran, flonicamid, and their metabolites during apple growth, storage, and processing”的研究論文。系統的解析了呋蟲胺和氟啶蟲酰胺及其代謝物在蘋果生產、貯藏和加工過程中的遷移降解轉化規律,明確了這兩種農藥及其代謝物在蘋果上使用和加工過程中如何最大限度的控制和減少農藥殘留,爲蘋果加工製品中的農藥殘留危害分析關鍵控制點提供重要支撐。研究結果表明,在田間不同施藥劑量下的半衰期存在顯著差異。不同施藥劑量下的最終殘留量均低於最大殘留限量。在貯藏過程中,低溫降低農藥的消散,導致其半衰期延長。在蘋果產品加工過程中,呋蟲胺和氟啶蟲酰胺及其代謝產物的殘留濃度均降低。用自來水、NaCl、Na2CO3、NaHCO3和檸檬酸溶液洗滌後,所有農藥的加工因子均小於1,且每種農藥的加工因子數值隨着洗滌時間和洗滌溶液濃度的增加而逐漸降低。用自來水洗滌並加入NaHCO3,洗滌15分鐘後去除效果最佳。此外,農藥具有較低的水辛醇分配係數更容易通過洗滌去除。在去皮和發酵過程中,呋蟲胺和氟啶蟲酰胺及其代謝物殘留量顯著降低。在加工過程中,代謝物的減少率低於農藥母體本身。同時,蘋果加工產品的最大殘留限量可以參考其自身。風險評估結果表明,所有性別和年齡段的人羣都沒有因食用蘋果中含有這兩種農藥而面臨重大的飲食風險,其飲食暴露風險是可接受的。這些結果爲蘋果種植過程中農藥的使用和加工過程中有效的減少農藥殘留提供參考。

鄭果所田發軍副研究員和碩士研究生周真真爲該論文共同第一作者,謝漢忠研究員和田發軍副研究員爲共同通訊作者。該研究得到了果蔬園藝作物種質創新與利用全國重點實驗室自主培育重點項目、所級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統籌項目和中國農科院科技創新工程等項目的支持。(通訊員:齊文莉)

日期:2025-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