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磬打世界盃 國內供應鏈當後盾

振磬執行長張尊民表示,臺灣有很好的模具、機械設計和完整電子供應鏈,加上生醫領域人才濟濟,在美國製藥業界不僅臺灣子弟兵享有盛名,即使是醫材界也有很多佼佼者,主導很多醫材和創投公司,因此,國內生醫產業很有機會在國際舞臺發聲!

不過,好的技術也是要強強結合,配合政策推動才能搶先打進世界盃。舉例而言,目前任職於國衛院的張恕博士,是全球最早將MRI核磁共振影像導入商品化的專家,爲了推波臺灣也能在MRI技術上領軍全球,他投入「核磁導引聚焦超音波熱治療系統」(MRgHIFU)的研究已超過10年,後來又結合工研院郭益沅專攻的超音波領域,加上張尊民擁有的3D超音波技術和豐富行銷經驗,終能在2014年技轉國衛院的MRgHIFU技術平臺後,短短2年就順利商品化。

最難能可貴的是,臺灣也有很好的模具開發和機械設計人才,因此,不管是MRgHIFU或「自動全乳超音波檢查系統」(ABUS) 產品,振磬都因開發技術快,成本相對比日本低了一半,很快就吸引國際大廠的關注,目前已有日本大廠尋求策略聯盟中,另外,包括韓國、香港、馬來西亞、泰國、越南、新加坡和伊朗地區的廠商也將簽署授權合作。

張尊民認爲,臺灣有很多產業優勢,但因資源未順利整合,加上營運邏輯思考不同,而讓力量無法集中,目前振磬正匯聚電子、傳產和生醫產業的能量,零件大部分來自於國產,也把最核心的專利技術模組化,未來國外的廠商變成振磬的組裝廠,即使國外合作廠商要用他們的品牌,但最核心的關鍵模組卻完全是MIT(Made in 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