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多年來好容易摘掉的帽子 又被歐拉撿起來了?

上海車展上有哪些你印象深刻的車?可能歐拉展臺上的各種貓會是你想到的衆多車型之一。這次新亮相朋克貓和閃電貓概念車,讓人直感覺眼熟,尤其是朋克貓,明顯是“致敬”大衆甲殼蟲(參數丨圖片),不禁又一次把設計原創話題引了出來。有的說是赤裸裸地抄,有的說細節並不一樣,最多算借鑑,這事見仁見智。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就是爲什麼感覺這次罵的人少了?

所謂用戶思維

想想當年最爲衆矢之的的陸風衆泰,實在是赤裸裸地連媒體們都忍不住直白地抨擊,光是嘲諷都不解恨。但是這次歐拉的朋克貓似乎並沒有引來那麼多的罵聲,也有部分人覺得搬回復古車型的想法不錯,尤其現在根本買不到這麼經典的設計。

首先,跟之前那些徹底的拷貝、甚至連零件都能通用的車型相比,朋克貓這類的確實抄得沒有那麼極致。如果你把一臺甲殼蟲拿過來,歐拉朋克貓在尺寸和許多細節上都是不一樣的,這也就讓它的相似度相對降低了一些。然而,打眼一看,你仍然會立刻想到甲殼蟲,它最具辨識度的特徵和設計仍然存在,從根本上對人的混淆仍然存在。

也就是說,朋克貓這類車的目標已經從單一車型擴展到了車型給人的整體感覺,能讓你迅速get到它標誌性的設計元素,但又不完全一樣。換句話說,抄得更高級了,不僅迎合了更多人的審美,而且將人們對它的道德批判底線提高了那麼一點點,畢竟這確實不是原版甲殼蟲,甚至很多人對已經停產且保有量較低的甲殼蟲並不熟悉。

所以,朋克貓出現之後的一個現象是,普通消費者沒覺得有什麼,甚至感覺設計出衆造型新穎,還融合了復古和現代的設計,但對汽車略有了解的人們以及行業內的明眼人則一眼就能看出其中端倪圈內圈外對同一輛車的看法區別非常大。

長城一直宣揚要從用戶和消費者的角度出發、與用戶共創產品,他們瞄準了消費者對於個性、越野的追求,也發現了廣大女性用戶的潛力。從這一點上來說,在用戶端已經有了一定的成績,朋克貓也確實是一定程度上正確的,其實這也是集團高層力推項目進行的主要原因

看看這次上海車展的歐拉展臺,不僅整個色調粉嫩粉嫩的,還有貓爪樣式展板口紅造型的裝飾,禮儀小姐姐們也都打扮得萌萌噠,現場還有美甲化妝的項目,要是沒有車,就像是一個動漫展臺、消費展臺、美妝展臺。效果也不錯,不少年輕人、尤其是對車不是那麼懂的妹子們紛紛過來打卡拍照,順便心裡記住了這幾輛叫貓的車,或許日後就跑去下單了,非常成功的營銷方案、用戶思維。

但是,只要用戶喜歡,就怎麼都行了?那這要求似乎低了點兒。短期內很能吸引眼球,但長此以往真的有利於品牌發展和形象嗎?另外,這樣的車出現自然不是哪一個設計師的鍋,他們對於自己的專業往往還是有一定的追求,關鍵的是設計師上面還有各種領導,領導們否定了設計師和工程師思維,想要所謂的用戶思維,領導們說了纔算。

用戶思維本身沒錯,但是不是要唯用戶思維論呢?

理解萬歲

另外,從車企的角度來講,設計不能拋開市場和銷量單獨看,畢竟最終車是要賣的,車企最終是要賺錢的,設計再好看賣不出去確實沒意義。所以,車企自然希望一款車能符合大衆審美,直接拿一套成熟且經典的設計來,自然比重新開發要省事和安全得多。

固然我們不應該要求車企拋開市場只看設計,但真正有理想有追求的人,是不屑於這麼做的。而且隨着更多人瞭解汽車行業,再加上這些年長城在哈弗、WEY、歐拉幾個品牌上做出的成績,也積攢了不少粉絲,也有更多人對此表示“理解”,覺得要對車企更加寬容,誰起家不是靠借鑑借鑑別人先發展的。

雖然這種設計寬容論依然有很多支持者,歸根結底還是隻是一種體諒,態度上不能總這麼理解萬歲。何況現在我們的汽車工業已經今非昔比,不僅在新能源和智能化領域有了長足的進步,傳統行業的各個環節也都不那麼明顯落後,需要用一些高標準來要求自己,事實也證明我們其實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能力。反觀陸風衆泰之流後來的結果,從長遠來看,高下立見。

就像有些聲音說,目前老百姓的審美就是這種水平,想要賣得好自然要迎合這種審美;有的說,自主品牌面對合資品牌仍然無法抗衡,先活下來纔是最重要的;還有的說,專利都過期那麼久了也沒有法律效益。車雲菌想說,其實不必開脫了,審美有問題儘可能幫忙提高審美,而不是繼續深化現狀;自主品牌的實力也沒有那麼不堪,不要這麼沒有自信,看看同集團賣得最好的神車;專利上的規定只是法律層面的最低準則,有點兒格局的人都不會只沿着及格線的邊緣走。理解歸理解,不要忘了後面更重要的改變。

其實,這個話題在近幾年已經被越來越少地被提起,“山寨”和“抄襲”這些詞已經逐漸聽不見了,原因自然還是國產品牌在更多地積極正向發展,我們也有了越來越多的原創設計。尤其是在電動車飛速發展的今天,由於少了更多機械結構的限制,汽車設計其實迎來了一個極大的自由,按理說車企會有極大的發揮空間,其實完全不至於把曾經的設計搬過來。即使是抱着致敬經典的想法,也有無數的正面典型擺在那裡。

現在,好容易摘掉的帽子,我們當然不希望又被重新戴起來,這不僅僅是我們看到的這幾輛車,在上海車展這麼大的聲勢之下,在國際上看可不是某一個品牌,代表的則都是中國品牌、中國製造。

當然,這個種原因是綜合的,肯定也不是車企一方面的鍋,市場的大環境、消費者的購買選擇、汽車的文化沉澱,都有需要提高和昇華的地方,我們仍然希望看到的是繼續延續行業正向健康的成長,而不是劣幣驅逐良幣,別走回頭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