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基金闢謠“公司要求退獎金,權益、固收基金經理集體跳槽”小作文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李域 深圳報道

又見公募基金降薪“小作文”。

今日,有市場傳言稱“招商基金要求退獎金,權益的經理集體去富國面試,固收的集體去泰達宏利。然後招商基金董事長打電話給富國董事長,敢要招商的人,就讓招行把富國的渠道給斷了”。

對此,招商基金、富國基金和宏利基金均向21世紀經濟報道迴應稱,傳言不實。招商基金表示,關注到網上的不實傳言,無任何邏輯,純屬謠言。此外,另有接近上述小作文中提及的基金公司人士也明確表示“傳聞不實”。

事實上,關於公募降薪,市場上已出現多個傳聞的版本。

6月初,一則“公募基金300萬年薪以上或被要求追溯退還”的消息在市場流傳。對此,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監管層人士處獲悉,此傳言不實。多家大型公募基金人士也向記者表示,對有關傳聞並不知情。

5月,有市場傳言稱某銀行系公募基金已經敲定限薪方案,其中基金經理的年收入上限被設定爲120萬元,同樣被多家銀行系公募人士否認,有的表示“完全沒聽說”。

在多位業內人士看來,公募基金降薪傳聞頻現的背後,反映了行業薪酬水平下降的大趨勢。

2022年4月下旬,證監會發布《關於加快推進公募基金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其中提到,要督促基金管理人嚴格執行薪酬遞延制度,嚴禁短期激勵和過度激勵行爲。

2022年6月,中基協正式出臺《基金管理公司績效考覈與薪酬管理指引》,其中提到,基金公司應當建立實施績效薪酬遞延支付制度,遞延支付期限不少於3年,高級管理人員、基金經理等關鍵崗位人員遞延支付的金額原則上不少於40%。因此,業內也稱這份文件爲“限薪令”。

有業內人士表示,薪酬改革應該更注重基金經理的實際業績表現,讓基金經理薪酬制度與產品業績表現掛鉤,鼓勵基金經理髮揮專業能力爲投資人持續創造價值。華南某公募人士認爲,“金融行業和其他行業一樣,薪酬的上下限最終還是來自市場,市場自然會給到一個公允價值”。

今年4月,國務院印發《關於加強監管防範風險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指出,完善與經營績效、業務性質、貢獻水平、合規風控、社會文化相適應的證券基金行業薪酬管理制度。持續開展行業文化綜合治理,建立健全從業人員分類名單制度和執業聲譽管理機制,堅決糾治拜金主義、奢靡享樂、急功近利、“炫富”等不良風氣。

《意見》要求,全面加強基金公司投研能力建設,豐富公募基金可投資產類別和投資組合,從規模導向向投資者回報導向轉變。穩步降低公募基金行業綜合費率,研究規範基金經理薪酬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