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一鳴也退休了

公衆號:過橋土豆/guoqiaopotato

今天是520,一個在幾年前還是很普通的日期。但是近幾年因爲電商帶貨的原因,炒作氛圍越來越濃。

第一次知道“520”是“我愛你”的意思,還是在范曉萱的一首歌裡面。現在想起來,恍如隔世。

今天有個消息,就是張一鳴卸任字節跳動的CEO了。

隨着1980年出生的黃錚退休拼多多,更年輕的張一鳴也淡出一線了。

張一鳴出生於1983年。

張一鳴內部信說他不是個傳統意義上的成熟管理者,不是很擅長社交,更喜歡研究組織和市場原理減少管理。喜歡自己上網、看書、聽歌、發呆。

看來我跟張一鳴差了一個今日頭條。

據張一鳴2015年南開大學北京校友會上發表演講,張一鳴上大學時主要在做三件事情:寫代碼,看書,修電腦。看起來很宅、很枯燥的三件事情,卻讓他有了三個收穫:耐心,知識,夥伴。

第一個收穫是耐心。有耐心,能獨處,並基於長期思考做判斷,而且不爲短期因素所幹擾,耐心地等待你設想和努力的事情逐步發生。

他在人物傳記中讀出來的智慧。他發現,很多偉大的人在沒有功成名就以前,也是過着看起來枯燥的生活,每天都在做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但這些事情最後從點連成線,成就了他們。

張一鳴剛創立公司的時候,招過一些大都市名校的實習生和應屆生,他們的確實想法很多,但拉長時間軸來看就一般般了。因爲他們技術的基礎能力沒有持續提高,很快就去取巧了。

很多人沒有讀過那些枯燥但很重要的書,最重要的是,很多重要的事情沒有耐心深入的思考,以及耐心的堅持。也許他們的生活太精彩。

他覺得有些心智,確實需要在比較安靜的環境裡才能培養,比如踏踏實實做事,做事情不講捷徑,儘可能基於長期來做思考。

在 2013 年的時候,耐心的張一鳴甚至還拒絕了巨頭的投資。當時對方承諾給很多資源,如果接受的話,成立沒多久的頭條可以在半年內業務快速增長好幾倍,這對於初創公司來說是個不可多得的機會。但他覺得,過早接受巨頭投資並站隊,並不利於公司的長遠發展,公司太容易被定型了。他想了整整一個星期,最終還是抗住了誘惑。

保持獨立思考,不要急,讓正確的事情持續發生。

第二個收穫是知識,也就是看書。

大學時期的張一鳴讀過各種各樣的書,有人物傳記,也有各種專業的書籍,還有報刊雜誌等等。雖然很多書對當時的張一鳴來說,並沒有什麼實際應用,但這些知識總會在未來的某一天連成線,幫助他在日後的創業路上理解行業,更快地掌握不熟悉的領域。

創業之後,張一鳴還是有堅持讀書的習慣。他甚至覺得,讀到一本好書的喜悅,要比得到一筆金錢更多。在他看來,人生本來就是獲得各種體驗的過程,讀到一本好書本身就是最好的體驗之一,而金錢只不過是可以更容易獲得的一些體驗。

當然,書讀完了並不代表就結束了,讀書比的不是看書速度,而是在於實踐。知易行難,很多人飽讀詩書,但卻沒實際走幾步,實踐的速度遠遠趕不上自己從書中汲取知識的速度。

第三個收穫是夥伴。

在大學這段日子裡,作爲一個不怎麼參與集體活動的理工男,主要靠修電腦和編程建網站保持社交。後來,同學聚會,打招呼的方式基本是:hi,你的電腦還是我裝的。

他裝過的電腦有幾十臺,當然大部分是女同學,不但要幫忙裝電腦還要經常保修。沒錯,就像你們想象的那樣,修電腦爲他帶來了人生重大的收穫——當時的女朋友,現在的太太。

當然還收穫了很多志趣相投的同學、朋友,他們中的很多人後來都相繼加入他創辦的公司,成爲了公司裡的技術骨幹。

帶着這三個收穫,2005 年,從南開畢業的張一鳴開啓了開掛的人生,先後參與或創立了酷訊、飯否、99 房。在酷訊工作的第二年,就從一個普通工程師變成了管理四五十人團隊的技術負責人。

有人問他爲什麼成長得那麼快,他說,可能和他剛畢業時的兩個優秀特質有關:不分哪些工作是自己該做的,哪些不是自己該做的;做事從不設邊界。

嗯,確實,現在是個年輕人激流勇退的時代,越來越多的人活明白了。像李嘉誠和宗慶後那樣,一輩子賺錢的那種人,越來越少了。

時代變了?

今日新聞:

1、央行官員:人民幣中長期將升值 國際化條件下央行將放棄匯率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