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縣國土計劃之農地非農地使用達5150公頃 審計室糾正劃設城鄉發展區比例偏高

彰化縣環保團體擔心,農地違規使用情形嚴重。(彰化縣環保聯盟提供/吳敏菁彰化傳真)

彰化縣農地從2000年6.5萬多公頃到2020年遞減至6.1萬公頃,不僅環團擔憂,20年之間已經減少4112公頃之多,審計室也提出糾正,指出彰化國土計劃都市計劃農業區土地劃設爲城鄉發展地區的比例偏高,且宜維護農地範圍內非農用土地高多達3萬8200筆、面積5150公頃。

農用土地到山坡地一波波劃設或準備變更城鄉發展區、產業專區,讓環團憂心,國土計劃宗旨在保育和土地合化利用雙贏,但是爲了預留未來發展的空間,變相加速破壞國土,積極增加城鄉發展地區的空間,讓農耕土地面積流失的更加嚴重。

彰化縣政府指出,彰化縣農工大縣,爲了確保農業生產和城鄉發展彈性,彰化縣國土計劃設置宜維護農地面積計有6.17萬公頃,未來發展地區計4721公頃。

審計室則糾正,都市計劃內農業區土地劃設爲國土計劃城鄉發展地區之比率偏高,造成農業用地減少,應該定期檢討農業及城鄉發展情況,審慎評估調整。

審計室也根據農委會和彰府提供資料,統計出至2019年農地資源盤查結果,發現國土計劃宜維護農地範圍內分農用土地共計3萬餘筆,面積多達5150公頃;其中最大宗就是疑似工廠,比數多達1萬6102筆、佔2360公頃;其次是住宅,1萬4615筆、佔1610公頃,其餘包括商場、殯葬設施、宗教寺廟、土石採取、遊憩設施等。

審計室指出,農地流失,有影響縣內農地完整性及糧食安全之虞,除了建議運用科技定期分析農地資源盤查,也認爲地政及都市計劃主管要定期回報、公佈稽查違規裁罰情形。

環團除了擔憂農地流失,更怕連山坡地的底線也守不住,臺灣民俗村位在山坡地,當初是爲了帶動彰化觀光,允許遊憩使用,屬低密度開發行爲,但業者收購後,逕自拆掉民俗村上建物,土地申請變更產業專區,竟然也可以排進第一階段環評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