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堅持“兩個結合”中構建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自主知識體系(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

本文轉自:人民日報

張政文

《 人民日報 》( 2024年10月28日 第 09 版)

內容提要

堅持“兩個結合”體現了對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發展規律的深刻把握。在堅持“兩個結合”中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是構建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自主知識體系的着力點和重要抓手。

哲學社會科學是推動歷史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在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歸根結底是建構中國自主的知識體系。”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構建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自主知識體系”,對新時代哲學社會科學建設作出部署。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爲發展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提供了科學方法論指引,爲構建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自主知識體系開闢了根本途徑。

深刻把握構建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自主知識體系的根本途徑

作爲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哲學社會科學具有鮮明的實踐性、歷史性特徵。堅持“兩個結合”體現了對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發展規律的深刻把握,爲構建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自主知識體系指明瞭根本途徑。

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要求立足國情實際。馬克思、恩格斯指出:“一切劃時代的體系的真正的內容都是由於產生這些體系的那個時期的需要而形成起來的。”堅持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鮮明標註了構建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自主知識體系的邏輯起點和落腳點。只有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爲中心,從我國改革發展的實踐中挖掘新材料、發現新問題、提出新觀點、構建新理論,立足中國國情、解決中國問題、進行中國創造,才能真正把握歷史脈絡、揭示發展規律、推動理論創新。當代中國正在經歷人類歷史上最爲宏大而獨特的實踐創新,提出了大量亟待回答的理論和實踐課題。構建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自主知識體系,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爲指導,立足中國具體國情、具體實際和具體實踐,建構具有主體性、自主性、原創性的知識、觀念、概念、方法、命題、理論等,形成符合規律、與時俱進的自主知識體系,用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回應新時代新實際新實踐提出的新任務新挑戰新問題,爲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提供體系化、學理化支撐。

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要求堅守魂脈和根脈。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自主知識體系是堅持“兩個結合”的理論成果。馬克思主義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類社會、人類思維發展的普遍規律,是我們立黨立國、興黨興國的根本指導思想。構建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自主知識體系,決不能拋棄馬克思主義這個魂脈,必須堅持和鞏固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最重要的是堅持和鞏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地位。歷史上,中華民族先後經歷了先秦子學、兩漢經學、魏晉玄學、隋唐佛學、儒釋道合流、宋明理學等學術繁榮時期,產生了儒、釋、道、墨、名、法、陰陽、農、雜、兵等各家學說,包含豐富的哲學社會科學內容,貫穿其中的文化主體性和獨立自主、自強不息的思想意蘊,體現了中國人的知識智慧與理性思辨,反映出中華民族獨樹一幟的思想文化、社會結構、生活方式與風俗習慣等,成爲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自主知識體系的根脈。構建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自主知識體系,決不能拋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個根脈,必須把馬克思主義思想精髓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華貫通起來,運用新視角、新思維、新方法持續激發中華文明傳承發展的活力,爲構建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自主知識體系提供強大、豐沛、持久的精神動力與思想資源。

100多年來,我們黨始終把馬克思主義寫在自己的旗幟上,在推進“兩個結合”的歷史進程中,在革命、建設、改革不同歷史時期,大力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取得豐碩成果,引領構建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自主知識體系。比如,用“實事求是”對馬克思主義的精髓進行科學概括、用“矛盾論”對唯物辯證法進行理論昇華,用“實踐論”對馬克思主義認識論進行科學抽象……特別是進入新時代,我們黨在推進“兩個結合”中提出中國夢、中國式現代化、人類文明新形態、全過程人民民主等一系列具有時代性、原創性、解釋力的標識性概念、關鍵性範疇,爲構建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自主知識體系奠定了堅實基礎。

深刻把握構建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自主知識體系的着力點

哲學社會科學發展有內在規律,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自主知識體系是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發展到一定階段和一定程度的產物。在堅持“兩個結合”中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是構建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自主知識體系的着力點和重要抓手。

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科是知識的分門別類。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應該涵蓋歷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軍事、黨建等各領域,囊括傳統學科、新興學科、前沿學科、交叉學科、冷門學科等諸多學科”。構建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自主知識體系,一個基本指向就是以時代和中國爲觀照,對中國式現代化偉大實踐中的重要經驗、重要成就、重要思想、重要觀點等進行學科化整合、學理化闡釋。這就需要堅持“兩個結合”,在與經濟社會發展聯動中推進學科設置與調整,加強馬克思主義學科建設,加快完善對哲學社會科學具有支撐作用的學科,注重發展優勢重點學科。在此基礎上,着眼於黨和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大力發展交叉學科、綜合學科、新興學科、系統學科、橫斷學科;着眼於中華文脈賡續,支持甲骨學、簡牘學、敦煌學、古文字學等冷門絕學學科發展,打造有力支撐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自主知識體系構建的學科體系。

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術體系。構建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自主知識體系,一個必答題是如何提高學術體系的建設能力與水平,着力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總體性和分領域學術體系。實現這一目標,需要在堅持“兩個結合”中不斷深化對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以及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等領域的研究,推動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相輔相成、學術研究和成果應用相互促進,從新時代實踐的不同領域提煉和闡釋具有中國特色和普遍意義的概念、思想、理論、觀點、學說、知識、原理等,在遵循哲學社會科學發展規律的前提下,以專業化、學理化、體系化方式,大膽創新學術命題、學術思想、學術觀點,把文化自信體現到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術體系構建中,融入全民族精神氣質與文化品格涵養中,以更爲主動的精神力量構建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自主知識體系。

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話語體系是一個民族和國家理論創新、理論創造的外在反映。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是體現、表達、傳播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自主知識體系的重要方式、載體和橋樑紐帶。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用中國理論闡釋中國實踐,用中國實踐昇華中國理論”。實現這一重要目標,同樣需要在堅持“兩個結合”中不斷推動政治話語學理化研究闡釋,以中華文化獨有的理念、智慧、氣度、神韻闡明黨的創新理論的深厚文化底蘊。同時,注重在堅持“兩個結合”中推動學術話語大衆化,推動中國話語國際化。一方面,從羣衆生活中找尋研究的破題點,善用羣衆智慧打開研究思路,注重講人民羣衆聽得懂、聽得進的話語,以通俗化表達、形象化展示、大衆化呈現,推動黨的創新理論深入基層、深入人心。另一方面,堅守中華文化立場,擺脫西方話語依賴,創新話語方式、增強話語自信、推動話語傳播、掌握話語權力,讓世界知道“學術中的中國”“理論中的中國”“哲學社會科學中的中國”。

爲構建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自主知識體系提供有力支撐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我國,不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爲指導,哲學社會科學就會失去靈魂、迷失方向,最終也不能發揮應有作用。”構建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自主知識體系,必須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爲指導,牢牢堅持“兩個結合”,引領和推動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緊密結合中國具體實際,深深植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構建具有鮮明中國特色和時代內涵的自主知識體系。

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自主知識體系,是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的有機統一,其建設成效集中凝結、具體呈現於教材體系建設之上。堅持“兩個結合”構建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自主知識體系,一個重要方面在於以教材體系的整體性推進爲支撐,着力強化教材建設國家事權地位,牢牢把握正確政治方向和價值導向,用心打造培根鑄魂、啓智增慧的精品教材,形成充分體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要求,充分體現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充分體現黨和國家對哲學社會科學人才培養基本要求,充分體現國家和民族基本價值觀,充分體現人類文化知識積累和創新成果的哲學社會科學教材體系,充分彰顯教材建設的先導性、基礎性、戰略性作用,爲構建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自主知識體系提供有力支撐。

堅持“兩個結合”構建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自主知識體系,是一項涵蓋多方面、多領域、多學科的系統工程,需要從領導、平臺、資源、主體、方法、動力、學風、格局等多方面用功用力,不斷加強和改善黨對哲學社會科學工作的領導,充分發揮哲學社會科學在治國理政中的重要作用,充分發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報刊網絡理論宣傳等思想理論工作平臺的作用。應堅持以實踐的觀點、歷史的觀點、辯證的觀點、發展的觀點融通馬克思主義的資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資源、國外哲學社會科學的有益資源,建好用好哲學社會科學“五路大軍”,實施以育人育才爲中心的哲學社會科學整體發展戰略,推動哲學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交叉融合發展,讓一切有利於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創新發展的源泉充分涌流、活力持續迸發。

(作者爲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