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港大陸生遇尷尬:普通話點餐牛排小一圈

文選自《留學》雜誌作者觀點代表本網立場

本站教育開學不久,一名香港城市大學的內地新生新浪微博上開通了名爲“城大福利社”的微博,提供了很多便於內地新生快速適應的資源信息。由於微博頭像使用了城大校徽,在香港本地論壇上出現了類似“內地學生假冒校方”的討伐帖;該生本科期間擔任過校黨支部幹部歷史也被論壇的朋友曬了出來,引起論壇內各種討伐。這名內地新生很快註銷了微博賬號,他說“我會學習適應這樣的政治氛圍”。

香港留學的衝突交融 後迴歸時代港人恐懼

普通話點餐,牛排小一圈

在香港的德民街,有家賣車仔麪的小店生意很火。26港幣(約合人民幣20元出頭)的價格分量味道卻都難得的實惠。從樓房二層支出來的店鋪牌子已經有點掉漆,這家店顯然已經有些年頭

店員是幾名香港本地的中年女子工作風格也是典型的香港範兒顧客要是對想吃什麼稍有猶豫,負責煮麪的店員就會用鐵勺子敲敲鍋沿,對着你翻翻白眼,不耐煩地吐出:快點!

我差不多每週都都會光顧一次,並且一直嘗試用自己蹩腳的粵語和她們交流,慶幸的是也還從未出現比較大的溝通障礙。不過就在最近的一次,我犯懶了。

“一碗米線,加青椒蝦滑、墨魚丸和雞翅。”我用普通話點了次餐。

“食乜?,細佬(小夥子,來點兒什麼)?”店員似乎沒聽清楚,於是我又用普通話重複了一遍。

她一臉困惑,忙向旁邊的另一名店員急聲說道:“來來來,聽唔明普通話(聽不懂普通話)!”

另一名店員的普通話也不算好,不過交流還是沒問題的。買賣總算做成後,這名店員對着之前不懂普通話的店員大聲說道:“帶你去大陸玩玩你就聽得明?!”

她似乎有點得意。不過在將米線端給我之前,這名能懂普通話的店員,用鑷子將碗裡的三個雞翅夾了一個出來—在這之前,雞翅都是三個。

“得啦細佬!”她將米線端到我面前,立馬繼續招呼下一個客人。這次,她用的是廣東話。她並非孤例,來到香港半年,我遇見過不少像這名店員這樣,將顧客以普通話與廣東話區別開對待的香港人——有的餐館更誇張,他們會在點餐單上寫明“說普通話”,然後端上來的牛排就會比平時小上一圈。

第二頁 講廣東話符合香港核心價值

第三頁 後迴歸時代的港人恐懼

第四頁 被警覺的大陸人民很包容

相關推薦:

香港人有點歧視大陸人

赴港移民之子陪清潔工母親垃圾 苦讀升學

香港與大陸小學一年級課本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