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又國際的巴黎奧運

相隔一世紀後再次辦理奧運的巴黎,是全球第二個三度擔任奧運東道主的城市,有着「浪漫之都」、「時尚之都」之稱的巴黎,試圖將許多重大議題融入賽事籌辦工作,一方面藉由賽事展現自身充沛的歷史與文化底蘊,另一方面也要世人見證法國人如何落實永續議題。

首先,十八世紀法國大革命的口號就是「自由、平等、博愛」,因此賽事標誌的瑪麗安娜女神與由弗裡吉亞帽化身的吉祥物,就代表自由的意涵。前者是法國的象徵,同時也強調自由與理性;吉祥物外觀看來是隻有翅膀的紅色小鳥,實際上是法國象徵自由的弗裡吉亞帽。同樣的,帕運的會徽和吉祥物與奧運相同,是奧運史上的頭一遭,這些也都彰顯了性別平權及身心障礙平等概念。

除在賽事視覺設計中彰顯立國理念外,籌辦過程所帶動的商業機會,也以社會企業參與爲優先考量。法國政府與巴黎奧運籌委會透過與社會企業合作,將運動賽事與解決社會問題相結合,推動地區設施建設、提供就業機會,並促進環境永續發展。奧運會的整體服務,如外燴餐飲、交通接駁等,至少將有二成五由社會企業提供,在賽事管理、旅遊、餐飲和建築等領域,創造了十八點一萬個就業機會,這與過往賽事強調經濟效益極大化有些差異,某種程度也反映兼善天下的博愛思維。

接着爲凸顯對永續議題的重視,巴黎籌委會的初步目標是碳排放量要比之前的夏季奧運會減少一半,特別是本屆奧運賽事有近九成五是在現有場館進行,東京奧運時的賽事有八成五是在現有場館進行,里約奧運則是僅有一半賽事在現有場館進行;除可節省興建經費外,也可減少碳排放量。

值得一提的是,賽事場館規畫也與自身歷史資產緊密結合。超過十個運動種類的賽事,都是在臨時搭建的運動場館進行,但這些場館所在地都是赫赫有名的地標或景點;從艾菲爾鐵塔、凡爾賽宮、戰神廣場、大皇宮、榮軍院等都化身賽事場域。巴黎已是全球備受歡迎的旅遊城市之一,這次毫不客氣地展現出豐富的文化底蘊,透過媒體轉播讓觀衆體驗從高盧人到拿破崙的法國史。其他的環境永續作爲,還包括結合贊助商開發低碳運具,搭配減少自行開車的多元方案;運用新能源取代柴油發電、選手村設計融入綠建築及循環經濟概念等。當然,沒有空調系統的選手村引起不少爭議,本屆奧運被認爲是史上最熱的奧運,如何平衡節能及選手身心健康,成了一大考驗。

在性別平權方面,近廿年來,奧運女子比賽項目的數量逐漸增加,如二○○八年北京奧運增加了馬術與擊劍的女子比賽、混合項目從二○一六年的九項到今年的廿項,巴黎奧運卅二個運動種類中則有廿八項完全性別平等,這也使得巴黎奧運是史上第一次兩性運動員的比例各半。當然,這是國際奧會及國際運動組織長期以來持續增加女性運動員參與的努力成果。國際奧會與贊助商合作在選手村設立託兒所,也創下先例,讓運動員在場外得以享受親子時光。

既在地又國際是巴黎奧運的特色,一面將自身有形或無形的歷史資產運用在賽會籌辦,展現十足的法國風;另一方面則是掌握國際關心的永續事務,與國際運動界攜手並進,落實環境永續及社會共融,彰顯賽會的價值。奧運會再次證明其不僅是提供運動員展現天賦的場域,亦爲辦理城市展現自身特色的形象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