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奧運會)楊瀾巴黎談奧運

新華社巴黎7月14日電 題:楊瀾巴黎談奧運

新華社記者王子江

楊瀾曾參與北京奧運會和北京冬奧會的申辦,跑過兩次奧運會火炬接力,在巴黎奧運會開幕之前來到法國首都,她作爲一名資深“奧運人”有着特別的感受。

“想想2008年北京奧運會那樣的盛況,還有2022年北京冬奧會那些非常激動人心的時刻,能夠參與其間,盡我的微薄之力,感到非常的榮幸。”她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

楊瀾接受這次採訪的時候,巴黎奧運會的火炬也即將開始在巴黎市內的傳遞,回想起參加過雅典、北京奧運會火炬接力的時刻,她談起更多的是人生的感悟。

“那是一種能夠融入‘大我’的驕傲和歸屬感,因爲每一個個體都是渺小的,我們的生命也都是非常有限的,但是我們都渴望與一種更大的價值和意義融合,而我覺得奧林匹克就是這樣的一種價值和意義。”楊瀾說。

楊瀾現在是陽光媒體集團董事長,她這次作爲聯合策展人,在巴黎的裝飾藝術博物館進行“新生萬物-中國非遺與當代設計展”,這個展覽聚焦中國非遺技術和當代創新作品。

自2001年開始,楊瀾通過《楊瀾訪談錄》採訪了1200多名全球各界知名人士,其中包括數十位中國的奧運會冠軍。她說,這些人有一些共同的特性,首先,他們一定有非常強烈的自我驅動力,擁有發自內心的熱愛而不斷去突破極限的力量。其次,他們都有着極強的對失敗的承受力,這種強大的心理韌性是人類引以爲驕傲的精神財富。

剛剛成立的巴黎奧運會中國體育代表團成員中,有好多人都是楊瀾曾經深入採訪過的對象,包括她曾四次專訪過的姚明,將第五次參加奧運會的女子鉛球名將鞏立姣以及馬術名將華天等。談到對中國隊選手的期待時,楊瀾說:“我希望中國隊的運動健兒在爭金奪銀的拼搏中,能夠享受比賽,我覺得享受比賽也是很重要的。”

楊瀾說,這次將中國非遺與當代設計展放在巴黎進行,有多重的含義,巴黎本身就是藝術設計和時尚之都,今年是中法建交60週年和中法文化旅遊年,還有就是巴黎奧運會即將舉行。

這個展覽涵蓋了包括陶瓷、紡織、茶葉、傢俱等近10個領域的中國非遺項目,運用了大量的多媒體和互動方式,不僅展現中國工匠的個體勞動,也是中國自然和社會環境的一種呈現。

“更是一種生活方式、世界觀和哲學層面的思考。”她說,展覽吸引了法國各大博物館的館長以及像蘇菲·瑪索這樣的明星、藝術家和知名人士的參觀。

“有些博物館的館長看了展覽後,感到非常震撼,甚至主動提出要收藏我們藝術家的作品。”她說。

楊瀾說,巴黎只是該展覽的第一站,她希望未來實現全球巡展,因爲通過這樣的展覽,也可以幫助在海外打造、推廣中國品牌。

“我想讓世界看到中國的原創力,中華民族一直是非常有創造力的民族,古代如此,今天依然如此。另外,中國的品牌要想參加國際競爭、獲得更多的用戶,需要背後有情感和文化的故事。”

2001年,北京申辦2008年奧運會的時候,楊瀾負責的陳述就是關於奧林匹克文化項目。從那時起,她對於文化和創造力,就有了很多的思考。

她說:“那個時候我就開始瞭解到,原來奧林匹克運動不僅僅是關於體育本身,文化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如同非遺項目中的設計一樣,運動員也都是非常有創造力的,他們並不只是在機械地奔跑或者跳躍,好的運動員一定是有創造性的。”(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