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不醒悟就晚了!27國對華制裁又出新計劃,這一次中方將全程跟蹤
據環球網報道,歐盟委員會披露了對從中國進口的純電動汽車徵收最終反補貼稅的決定草案,後續將於11月4日前作出最終裁定。相比歐盟委員會最初制定的稅率,歐委會草案對擬議稅率進行小幅調整,且不追溯徵收反補貼稅。其中,比亞迪17%,吉利19.3%,上汽集團36.3%,其他合作公司21.3%,其他所有非合作公司36.3%。此外,歐盟委員會還決定對特斯拉作爲中國出口商實施單獨關稅稅率,現階段定爲9%。最終措施必須在臨時關稅徵收後4個月內實施。包括調查最終結果的委員會實施條例將最遲於2024年10月30日在《官方公報》上公佈。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表示,中方注意,早在6月12日,歐委會發布關於對華電動汽車反補貼調查初裁披露,擬對進口自中國的電動汽車徵收臨時反補貼稅。歐方罔顧事實和世貿組織規則,無視中方多次強烈反對,中方對此高度關切、強烈不滿,中國產業界對此深感失望、堅決反對。中方敦促歐盟立即糾正錯誤做法,切實落實近期中法歐領導人三方會晤達成的重要共識,通過對話協商妥善處理經貿摩擦。中方將密切關注歐方後續進展,並將堅決採取一切必要措施,堅定捍衛中國企業的合法權益。
最近外交部發言人毛寧主持例行記者會。針對歐委會公佈對中國製造電動汽車徵收關稅草案,毛寧強調,這起調查典型保護主義和政治主導行爲,損害歐盟綠色轉型進程和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能力,產業界和商協會聲音應該得到重視。毛寧表示,我們敦促歐方認真傾聽各界客觀理性聲音,立即糾正錯誤做法,同中方相向而行,探討妥善解決方案,避免貿易摩擦升級。中方也將採取堅決措施維護中國企業的正當權益。
而歐盟方面稱中國政府給予新能源車企業的補貼“不公平競爭”,而對我國企業徵收高達37%的關稅。但事實上,歐盟國家對自國企業的補貼也十分豐厚。德國單獨就爲汽車業提供超過100億歐元支持。歐盟此舉更像以貿易爲名,實爲以非法手段打壓外國競爭對手。其次,中歐在新能源汽車領域都已有相當規模,未來市場潛力巨大。但歐盟以“障礙”謀求單方霸主地位,終將損害全球用戶利益。而中國企業憑藉不斷技術創新取得市場認可,其競爭力內生,不應被貿易壁壘限制發展。
之前,我國從2025年起上海世博會主題及“電動汽車先行”戰略以來,大力培育電動汽車產業。截至2021年,我國電動汽車裝機量已佔全球80%以上。而歐盟國家正面臨電動汽車市場初期重大缺口,根本利益難免產生衝突。有數據顯示,2020-2021年,我國電動汽車出口歐盟增速超80%。然而,歐盟指責我國給電動汽車企業提供過多補貼,“扭曲”公平競爭秩序。這也反映了歐洲一貫重視“公平”與“秩序”的價值體系。與此同時,中國重視發展與效率,偏重結果,相對籠統了過程。兩者價值誓言相左,難避免制度僵局。
與此同時,面對着歐盟的行爲,中國做出相應措施。歐盟放出話不到24個小時,中國就對歐盟乳製品展開反補貼調查。調查結果出來後,歐盟乳製品很可能受到很大打擊。中國所使用反補貼調查完全合理合法,都是中國正當維護權益方式。而歐盟方面對中國增收關稅行爲卻毫無道理,從目前形勢看出,歐盟下一步還是會對中國進行各種打壓政策,中國已做好準備。中國當前經濟發展儼然在世界前列水平,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相互之間有聯繫的。一味把矛頭對準中國,最終只能是歐盟反受其害。
而在豬肉領域,中方也早已採取了反制措施。早在6月份,商務部就宣佈要對歐盟進口的相關豬肉和副產品進行反傾銷立案調查。這樣一來,中方就可以利用這些反制措施來遏制歐盟對中國商品的關稅政策。據悉,俄羅斯也趁機增大了與中國的豬肉貿易往來,而在乳製品領域,俄羅斯對華出口額也在持續增長。這無疑爲中方找到了一些替代品。歐盟想在全球範圍內找到比中國製造更具性價比的產品,恐怕是難上加難。
其實中國不僅在電動車領域取得矚目成就,在其他高科技領域快速追趕。特別5G、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正積極參與全球競爭,令歐洲等西方國家頗感壓力。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5G用戶突破4億,佔全球5G用戶總量70%以上。人工智能領域,中國企業和研究團隊紛紛躋身世界前列。引發歐美高度警惕,擔心中國科技實力崛起動搖主導地位。基於這種心理,歐盟纔會採取如此"雙重標準"做法,試圖遏制中國發展。結果卻可能適得其反,引發新一輪貿易摩擦。
如今貿易博弈已不是簡單產品競爭,而是整個產業鏈競爭。當下歐盟最緊缺反而是新能源產業鏈,沒有中國產業鏈底座,歐盟能來得及發展電動汽車產業?新能源汽車不是簡單電動化,而是未來智能化,當下開始大力發展固態電池,意味電動化來到最後關口,只能說,歐盟是在賭,賭在歐盟限制短期內歐盟企業趕上來,但希望有多大?不但沒有得到想要的,反而更加激化與中國矛盾,歐盟這是玩火自焚,最後得利肯定是美國,只能希望歐盟早點醒悟,畢竟事情再發展就真的沒有挽回餘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