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ETF命危了!散戶挖這替代品賺更多

油價只是金融商品的紙上殺盤,並不是長期現象。(美聯社

原油ETF持續溢價的消息已甚囂塵上,負油價的新聞逼得多頭爆倉亦使投資人心有餘悸,此刻再續論整起事件人爲過失已爲時已晚;面對動盪的市場,該怎麼挺身前進?讓我們將眼光看向將來。

依照筆者經驗儲蓄之外可作爲投資的標的物百百種,包括外匯股票債券、商品(黃金原油農產品…)、房地產、藝術品紅酒等,及其相對應的衍伸性商品(基金、期貨選擇權)。依照筆者經驗,這麼多的商品中,唯有房地產及證券類(股票及債券)是最容易造就獲利之人的市場。

研究過去百年金融歷史的人會發現幾個特點股市長期而言總是向上、債券長期來看幾乎都會有配息,就連專家不斷爭論、爭議的黃金,也因爲QE的關係持續上漲。問題來了,外匯呢?石油呢?小麥呢?

這些「商品」價格都是看「短期」的供需關係所交易出來的,商品及外匯其實並不存在「長期向上」的可能,並不是所有東西都會增值,有人買過美金從1兌30漲到1兌300的嗎?也許你可能會認爲未來石油快用盡時一定會漲,問題是不會有替代產品的出現嗎?

其實我非常認同「負油價不會是常態」,任何的開採都需要成本、都應該有價,現在的負油價是短期狀況,但這種簡單到不行的邏輯你知我知,獨眼龍也知,要如何領先市場取得報酬?況且這次負油價只是因爲近月合約到期、儲油空間又快用完、不得不貼錢把油賣出去讓別人去處理,這纔出現負油價的狀況。其實這只是一個金融的紙上殺盤,並不是長期現象,遠月合約也反映此一事實,12月交割的西德州原油合約現在依然接近30元美元的價位

臺灣目前三檔原油ETF(00642U元石油、00672L元原油正2、00715L街口布油正2)目前都已經調整至以持有遠月合約爲主,所以不論如何,市面上沒有任何一個商品能讓你用負油價買進原油並持有,一直到你賣出爲止,完全沒有。除非你有本事生出儲存設備來存放石油-油輪、一大堆油桶合法存放空間,或是開一家煉油廠,那當然另當別論。

那麼我們到底該怎麼做?很簡單,買進現在油價受益股。就像前面所說的,買進權益商品並長期持有,會比買進商品本身賭短期波動好,至少股票含計息後長期而言期望值爲正。

哪一些公司會受益於低油價,又有近期事件相關題材南帝化學、申豐特用這兩家公司做的是乳膠手套,成本爲丁二烯苯乙烯等石化原料,且終端需求因疫情爆發,對公司業績有所幫助;而太醫、邦特,原料也普遍是石化材料終端產品也是疫情需求上升的各類抽痰管等醫療耗材

油價低檔都使這些公司原料走勢相對平穩,且降低成本的波動,以長線角度來看,這些將有利於公司繳出營運好成續。

(文/中華財經臺授權轉載)

※免責聲明撰文者爲財經研究員僅爲個人心得分享,不涉及任何有價證券分析推薦,資料僅供參考,投資人應獨立判斷,審慎評估並自負投資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