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見/瑞士是故意的 工匠精神打造最低失業率
圖、文/遠見雜誌
在大多數臺灣人心中,瑞士有如遙遠的「人間天堂」。 卻不曉得,在歐洲歷史上,600多年來僻處山區的瑞士一直是最窮國,天然資源貧乏,只能在列強環伺中艱困求生。
但也由於天然條件限制,瑞士人更清楚自己的定位,「故意」不盲從其他國家的腳步,選擇屬於自己的路。因此,以百年時光,打造出令全球豔羨的優質生活環境。臺灣與瑞士,其實有着許多相似處。所以,《遠見》採訪團隊特別在寒冬中遠赴大雪紛飛的瑞士,深入而全面地解析這個值得學習的小國。
2013年初始,一年一度的世界經濟論壇(WEF)在阿爾卑斯山腳下的達沃斯(Davos)盛大召開,儘管外頭飄着大雪、冷到零下10度,但全世界最重要的政治領袖、產業專家、經濟學者、跟財經媒體,幾乎同時涌入這個偏僻的度假小鎮,一起替全球經濟的未來把脈。同一周,400公里外的日內瓦機場,正舉辦簡稱SIHH的日內瓦鐘錶展,環狀的展覽廊道內齊聚近20個鐘錶品牌,輪番發表最新商品。現場擠滿穿着典雅的紳士淑女,及從各國遠道而來的經銷商,一窺最時尚的鐘表設計風。從這裡往北兩個多小時車程,傍晚時的蘇黎士車站,擠滿大批穿着黑色風衣的上班族,準備從這轉乘。仔細聽,可以同時聽到德、法、義大利、英文、甚至更多語言。「外來移民愈來愈多了,每次尖峰時間,幾乎每班車都爆滿,」一位當地人忍不住抱怨。上面三個城市場景有個共通點:都在瑞士。
600多年來歐洲最窮的國家之一 現在的瑞士 失業率歐洲最低正當全球景氣面臨考驗、許多國家深陷歐債風暴時,身居歐洲內陸,瑞士卻一枝獨秀,成爲逆勢成長的最佳代表國度之一。翻開各種評比,瑞士的確表現過人。剛公佈的WEF「全球競爭力報告」,瑞士連續四年高居總排行世界第一。其中,創新力、企業研發與產研合作,均是單項世界第一。另一份IMD(洛桑國際管理學院)的「世界競爭力年報」,瑞士高居第三。2012年底,Future Brand發表的「國家品牌指數」(Country Brand Index),瑞士同樣奪下榜首。除正規評比,另一份有趣的排行,同樣由瑞士掄元。英國經濟學人信息社(EIU)調查的2013年「最佳出生地指數」,再次把嬰兒最佳出生地的寶座,頒給了瑞士。當附近歐洲國家失業率飆到20%以上,連德國失業率也達8%到10%間,瑞士失業率約3%,堪稱歐洲最低。種種表現讓遠在1萬公里外的臺灣,近年來也興起一股「瑞士熱」。
包括東元集團會長黃茂雄和日本大師大前研一合辦的「臺灣向研會」、行政院國科會、臺北市教育局、臺經院等,最近半年都前仆後繼地組團前往取經。一位臺灣駐瑞士代表處員工透露,過去臺灣參訪團每年不到五團。但這半年已近十團,使代表處的接待業務暴增。與臺灣環境相似 發展卻截然不同 事實上,比對臺灣與瑞士的基本資料,會發現許多相似處(表1)。在按字母排列的競爭力排行榜上,瑞士(Swtizerland)跟臺灣(Taiwan)常比鄰而居,成績很容易比對。土地面積,瑞士比臺灣稍大,臺灣四面環海,瑞士則是內陸國家,地形同樣高山爲主,最大差別是瑞士人口只有臺灣的1∕3。外交方面,瑞士直接比鄰歐洲三大強權:德、法、義,過去還有奧匈帝國(奧地利)在旁。每次只要列強交戰,瑞士就遭殃,跟臺灣處於美、中、日、韓列強間的情況,頗爲類似。經濟上,兩國同以中小企業數量居多,而且由於內需市場狹小,所以都很倚賴外貿。臺灣的中小企業(200人以下)數量佔98%,瑞士(250人以下)數量更高,佔99.6%。連臺灣過去20年來最自豪的民主開放,瑞士也不遑多讓。瑞士是全球最標榜「直接民主」的國家,平均每年舉辦四到六次公投,次數稱冠世界。募集足夠的連署數量,便可行使「複決」及「創制」的公民權,影響政府法案或重大政策。從瑞士來臺20多年的伯納餐飲公司董事長魏思博(Paul Wyss),每兩個月還會收到來自家鄉的通知信,提醒他參加公投。「我們瑞士人真是熱愛投票,」他笑說。從表面數字看,臺灣與瑞士好像很相似,其實兩國間有根深柢固的差異。這也是急於爲臺灣尋找新發展模式的各界,近來熱切探訪瑞士的原因。成功背後是600多年的苦難歷史 例如臺灣人重學歷文憑,瑞士重工匠精神;臺灣重視規模與量產,瑞士人重視研發與技藝;臺灣排斥外來專業人才,瑞士卻極度開放等。當臺灣發現龐大的中堅企業纔是社會的穩定力量時,真正的「隱形冠軍」國度,其實就在瑞士。提到瑞士,一般人會先想到仿如風景畫的高山雪景,還有許多價格不斐的高級鐘錶與工藝產品。然而,瑞士並非一夕致富,今日的成功其實是多年苦難的累積結晶。【本文摘自遠見雜誌3月號;更多文章請上遠見雜誌網】
►►►更多【遠見雜誌】好看內容都在《ETtoday新聞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