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見地方政府“下場”收房,推動遠郊板塊去庫存

又有一地政府“下場”買房!市場傳聞正在進一步落地。

5月14日,杭州市臨安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發佈公告稱,經臨安區人民政府研究決定,將在臨安區範圍內收購一批商品住房用作公共租賃住房。

根據公告,擬收購房源的條件包括:應位於杭州市臨安區範圍內,以整幢作爲基本收購單位,單套建築面積不超過70平方米,收購房源需搭配一定比例的車位,房源待售車位數量滿足配比條件。

臨安區住建局稱,本次收購房源面積原則上不超過10000平方米,爲現房或一年內具備交付條件的期房,最終收購面積按經區政府審議通過的《關於收購商品住房用作公共租賃住房的具體實施方案》執行;報名後供應商不得對提供的房源再進行銷售,報名後採購人對報名項目委託第三方開展盡職調查、風險評估及價格評估,費用由採購人承擔。

今年4月底,有市場傳言稱,房地產政策出現方向性變化,地方城投公司將收購存量房轉爲租賃房,重點轉向去庫存。受此消息影響,4月29日,房地產板塊股價曾全線飄紅。

4月30日,中央政治局會議首次提出“統籌研究消化存量房產和優化增量住房的方案”。

實際上,杭州市臨安區並非政府下場買房首例,今年3月,重慶市就已經出現地方國企收購7個項目用作保租房的案例,當時總共收購房源4207套,以70平方米以下小戶型爲主,用於滿足廣大新市民、青年人的住房租賃需求。

早在2023年初,中國人民銀行就創設了1000億元租賃住房貸款支持計劃,用於推動住房租賃行業的發展。

在此後一年時間內,國家開發銀行分別在福州、濟南、天津、青島等城市都發放過保障性租賃住房試點專項貸款,用於支持購置存量住房用作保障性租賃住房。

由此可見,地方政府購買整體項目用於保障性租賃住房不是新事物,而杭州市臨安區此次動作受到市場特別關注,則與杭州剛剛徹底取消樓市限購有關。

5月9日,杭州出臺全面取消新房限購的新政,買房可申請落戶,放鬆程度遠超預期。

解除樓市限購背後,杭州遠郊區域面臨新房庫存高企、去化壓力大的問題。

具體來看,根據克而瑞統計,今年4月杭州新房成交44萬平方米,環比3月大降43%,同比降幅更是高達60%,廣義去化週期攀升至27個月,去化壓力處在相對高位。4月共39盤入市,平均去化率僅45%,較3月進一步下滑9個百分點,較去年同期也下降了14個百分點。

而綜合中指研究院以及杭州本地的“潮新聞美好生活研究院”數據,杭州不同板塊去化壓力大不相同,主城四區(上城區、西湖區、拱墅區、濱江區)住宅顯性庫存僅3644套,按照2023年的成交流速,去化週期只有1.6個月,參照今年1-4月成交速度,去化週期也只有3.3個月。

而杭州外圍板塊則大不相同,按照今年1-4月的成交速度來算,杭州富陽的去化週期達到了18.1個月,而宣佈政府將下場收房的臨安區,其去化週期已達31.1個月。

14日,杭州出臺樓市新政後首次舉行集中土拍,4宗宅地都位於臨平區、錢塘區和富陽區等偏遠區域,均底價成交。這一結果反映出,在杭州全域解除限購的前提下,開發商也並不看好杭州遠郊市場。

中指研究院華東大區常務副總高院生對第一財經表示,過去一段時間,鄭州、長沙、南京等多個核心城市都出臺了相關政策支持住房“以舊換新”來消化存量房產,此次杭州市臨安區推行的政策,一方面是對盤活存量、去化庫存的有益嘗試,另一方面也是對政府公共租賃住房的供應支持。不過本次收購房源規模較小,總套數預計在200套以內,對於當前臨安積壓的大量庫存不能形成有效的緩解,但或許可以爲未來“以舊換新”等政策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