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格局的父母不僅接得住孩子的負面情緒,更會這5個提高情商辦法

家長朋友們,大家好,我是家庭教育指導師,心理諮詢師西柚媽媽,同時也是三個孩子的媽媽。今天我們來聊一聊如何應對孩子經常出現的負面情緒。

從發展心理學理解孩子情緒發展過程

早上我跟兒子說“肯德基早餐裡雲朵麪包的套餐沒有了,吃別的吧!”

兒子突然就臉上掛霜,耷拉下來,沉默不語。

這是今天他第n次心情不好了。

前幾次我都在耐心地開導他或者耐心地等待他恢復,但是這次我終於忍不住要開始爆發了,正要準備開始抱怨。

我做了三個深呼吸,轉頭看向車窗外剛被颱風吹得“橫七豎八”的景觀樹。

車裡寂靜了大概三分鐘,我和他一起調整情緒,我們想了一個替代的辦法。

這幾分鐘裡是我養育孩子後的寶貴收穫——教孩子學會控制情緒時,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孩子在成長中難免會出現哭鬧、情緒爆發甚至崩潰的時候,每個孩子的表現形式和表現程度都會不一樣。

家裡有3到8歲孩子的家長,時常會覺得自己家孩子在某一時期會突然開始出現很強的個性,脾氣倔強暴躁,只要需求不被滿足,就會哭鬧。

有的孩子去商場,想要得到的玩具不給買,就會放聲大哭。

有的孩子在拼樂高時,如果拼不好,就會傷心、難過、沮喪。

甚至有的孩子可能會在這個過程中爆發情緒,責怪自己,怎麼哄都不開心。

家長就會開始擔心孩子這樣會不會太弱,以後如果經不起挫折怎麼辦?因此家長也會出現沮喪和擔憂的情緒。

從心理學角度來看,孩子的情緒發展階段可以分爲以下4個階段:

嬰兒期(出生至2歲):在這個階段,嬰兒主要依賴於父母和照顧者來滿足自己的需求,他們的情感反應主要是基於生理需要的滿足和愉悅或不適感受。

幼兒期(2歲至6歲):在這個階段,幼兒開始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比如說學會了說“不”,表達自己的需求和情緒,並且開始理解和感受別人的情感。

兒童期(6歲至12歲):在這個階段,兒童可以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能夠識別和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感,並且開始學會適應各種情境和應對情感。

青春期(12歲至18歲):在這個階段,青少年開始理解和探索自己的身份認同,同時也在不斷地經歷各種情緒和情感變化,這對他們的發展產生了巨大影響。

需要注意的是,兒童情緒發展不是線性的,每個兒童的情緒發展都有所不同,這取決於他們在成長過程中的個體差異、家庭環境、社會文化等多重因素。

家長要”接得住“孩子的負面情緒

家庭教育中首當其衝的不是學習成績,也不是學業規劃,而是從小到大的“情商教育”。

衆所周知,情商(Emotional Intelligence)是指個體在情感、社交、人際關係等方面的能力,是決定一個人成功與否的重要因素之一。

情商教育可以幫助孩子建立健康的情感關係,提高自我意識、自我管理和社交能力,更好地處理負面情緒和壓力,更好地與他人溝通和合作,從而更好地適應社會和生活。

家庭成員之間的互動、情感交流和行爲模式對孩子的情商發展起着示範和引導作用。學校無法提供這種特定的環境,因爲學校是孩子接受知識和技能的地方,而家庭是孩子情感和社交發展的溫牀。

實際上無論處於哪個年齡段,無論是孩子還是成人,都有表達情緒的需要。

情緒是人們對客觀事物與主體需要是否滿足之間的一種主觀的態度體驗。還反映了客觀事物是否能夠滿足主體需要的關係。

簡單來說,就是我想要什麼滿足了,我就會產生開心、雀躍、幸福、輕鬆、滿足等正面情緒。

如果沒有滿足,我就會出現焦慮、生氣、憤怒、沮喪、悲傷、失落等負面情緒。

很多時候,我們大人都無法避免出現負面情緒,更何況是孩子呢。

但我們也需要注意負面情緒,如果不能及時的恰當的處理,會對孩子造成不良影響:

比如會使孩子容易疲勞,會降低孩子對事物的興趣,注意力不集中,悲觀變得沒有目標等。

如果孩子出現的負面情緒得不到接納和合理的轉化,就會對孩子造成二次傷害,讓孩子產生無助、沮喪,沒有人關心自己的類似的悲觀想法。

根據精神分析理論,負面情緒如果沒有得到合理的轉化,會被個體壓抑到無意識中,從而影響到孩子的心理健康和人格發展。

比如,有些孩子長期處於自卑、抑鬱、焦慮等負面情緒中,就容易出現社交回避的行爲。

有的孩子呢長期處於憤怒的負面情緒中,在人際交往中就容易與他人發生爭執,出現攻擊行爲。

孩子的情商教育貫穿於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家長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給孩子展示情感管理和社交技巧。

例如,家長在孩子面前處理矛盾、控制情緒、表達情感、與他人互動等,都會對孩子的情商發展產生積極影響。

學校教育則受限於課堂和課程設置,無法提供這種實踐機會。所以聰明的父母應該珍惜孩子負面情緒爆發的時機,藉此來培養他們的情緒管理能力。

當孩子出現負面情緒時,我們可以怎麼做呢

每次陪兒子去上街舞課,我總能看見一些“崩潰”的父母,和“崩潰”的孩子。比如不願意來上“breaking”的孩子怎麼也不肯進教室,父母面對精力,時間,金錢的“沉沒成本”氣憤得無以復加,一邊指責孩子,一邊推搡孩子進教室。

而孩子一邊哭鬧,一邊無助地看着家長。

我鮮少看見有父母可以蹲下來抱抱孩子,或者仔細聽聽孩子說說他們心中得恐懼,我甚至見過一位母親在勸說無果後,突然加速,逃離教室,將孩子扔在舞蹈學校。

那個孩子聲嘶力竭地哭着,他在短短的時間裡經歷了上課的恐懼,和媽媽意願對抗的生氣,媽媽突然離去的茫然,和意識到媽媽離開的驚訝和恐懼。

如果你把這些負面的情緒詞語都幫孩子翻譯出來,相信你對孩子的“無理取鬧”就會有更深的瞭解和接納。同時,當你和孩子聊起這些情緒時,你就會發現,那頭附在孩子身上的“負面情緒”陰雲正在慢慢散去。

所以當孩子出現負面情緒時,我們可以怎麼做呢?

首先點是開放的態度來接納孩子的負面情緒。我們要意識到情緒沒有好壞之分,無論是正面情緒還是負面情緒,都是我們的真實體驗和感受,需要被我們看到並接納。

那麼,對於孩子的負面情緒,我們要給予及時的積極關注,耐心陪伴並加以引導,嘗試用準確的情緒詞彙來反饋出孩子此刻的體驗和感受,讓孩子感受到,即便是負面情緒,也是可以表達的,也是被允許表達的,是值得被看到並被理解和接納的。

這時,孩子會體驗到自己的情緒,被爸爸媽媽看到了。

這會讓孩子逐漸平復,並學會表達負面情緒,且對負面情緒也不會羞於表達,能夠讓他積極面對自己的情緒。

第二,共情和積極傾聽孩子的想法和感受。

我們可以嘗試蹲下,與孩子保持在同一個高度,這樣的方式讓孩子感受到被尊重。

也可以嘗試說出孩子此刻的感受,比如你沒有拼好這個樂高,你有些沮喪和生氣。

在孩子想要表達自己的情緒時,用點頭身體前傾,眼睛注視着他,等這樣的身體語言來表達“我看到他了”。

或者用原來是這樣的一些語氣詞或者是短句,讓孩子感受到你在認真的傾聽他的感受和想法。

第三,引導孩子以合適的方式宣泄自己的負面情緒。

比如,鼓勵孩子任意塗鴉,把不滿的情緒畫出來,幫助孩子把生氣的情緒具體化,嘗試用不同的方式來體驗和感受情緒,並用合適的方式宣泄情緒。

比如,鼓勵孩子的發泄,帶孩子進行體育鍛煉,像跑步、打球等。通過身體的運動來促進多巴胺的分泌,增加快樂體驗的同時,把負面情緒宣泄出來。

第四,和孩子一起探索負面情緒產生的原因,等孩子把負面情緒表達出來以後,會處於一個相對平靜的狀態。

每一次出現負面情緒其實都是一次非常好的機會去學習如何處理。所以我們要善於抓住這些機會,幫助自己和孩子學會應對和處理這些情緒。

父母可以嘗試心平氣和的和孩子溝通交流,及時的反饋孩子的情緒,瞭解孩子情緒產生的原因,以多聽少說的原則給孩子機會表達,充分的瞭解孩子的想法,與孩子一起分析和探討負面情緒背後隱藏的問題,帶領孩子尋找解決辦法。

之後我們也可以嘗試和孩子一起探索,下一次我們再遇到類似情況的時候,可以如何應對,來幫助孩子更好的應對接下來可能發生的事情。

第五,父母給孩子樹立榜樣。

在父母保持樂觀的同時,也要允許自己有負面情緒,並且父母也要學會去接納自己出現的負面情緒。

在負面情緒來臨時,嘗試採用積極暫停、深呼吸等這樣的方式來調整和處理自己的負面情緒,這也會給孩子起到很好的榜樣示範作用。

結語:引導孩子控制情緒同時也是父母養育一個“新的自己”

我經常覺得養育孩子的時候,是我離原生家庭最近,也是越來越遠的時候。因爲我在養育孩子前不會控制情緒,總是表現得很樂觀,積極向上,但是不會表達自己的負面情緒,有時候難以控制負面情緒爆發,有時候難以抑制負面情緒無限蔓延。

在養育孩子之後,爲了引導他們,我不得不與原生家庭中成長起來的那些不成熟的情緒處理方式抗拒,然後和孩子一起培養出良好的情緒應對方法,養育出一個新的自己。

所以,培養孩子的情商,父母要能接得住孩子的負面情緒。而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是最重要的情商教育者,他們可以通過言傳身教、引導、鼓勵和糾正等方式,幫助孩子提高情商能力。

首先我們要正確看待日常生活中出現的負面情緒:情緒沒有好壞之分,任何一種情緒都需要被看到、被理解和被接納。

讓我們在這個情緒被接納的過程中,體驗到自然的放鬆的狀態和家庭氛圍,並且允許孩子出現負面情緒。

嘗試採用共情傾聽、理解和接納等技巧,來幫助孩子處理和應對負面情緒,以此來建立和諧的親子關係和家庭氛圍,幫助孩子身心健康發展。

各位家長們學會了嗎?請各位家長想一想,你曾在什麼情況下使用共情傾聽技巧來幫助孩子或自己處理情緒呢?

那個時候孩子是什麼反應,他的情緒會慢慢好起來嗎?也歡迎給我們留言分享你的情緒處理有效時刻。